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走进装饰一新的东北烈士纪念馆 感受抗日战争第一战
2005-08-14 14:57:3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唐小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4日电 在“八·一五”东北烈士纪念馆重新开馆前夕,记者两次走进装饰一新的东北烈士纪念馆,先睹基本陈列“真容”。东北烈士纪念馆一改以往烈士馆的“一张照片,一段文字,一个展柜”的传统展示模式,用文学和艺术的形式,结合现代高科技手段来烘托历史主题。

  从正门步入门厅,右侧黑白大理石组成白山黑水的图案,象征着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左侧镶嵌在白色大理石上的是蜿蜒曲折的红色大理石,那是坚不可摧的长城,象征着全中国的抗战。由2吨多重的汉白玉大理石制成的巨大花环分列两侧,来纪念烈士英魂;花环中间用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来象征抗日的烽火以及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在世代传扬。据刘加量馆长介绍,火炬采用电子屏技术,这种形式用在纪念馆还是首次。

  目光正前方是坐落在缓台上的一尊神情庄严的带枪无名烈士像,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孙家彬精心雕刻而成,是献给千千万万牺牲在黑土地上的无名英雄的。举头仰望,头顶是一巨型的抗联五星勋章形灯饰在天棚上闪闪发光,这是象征着抗战的胜利……门厅这一组设计,让观众深刻领悟了其内在寓意:在东北抗战和全国抗战中,是无数英烈的奋战与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最后的胜利。

  据刘馆长介绍,这次基本陈列为配合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而设计,为了增强感染力与震撼力,增设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亮点,而且整体风格与外部建

  筑的欧式风格和谐一致、浑然一体。

  步入《黑土英魂———东北抗日烈士事迹展》序厅,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的铜版画,那是美丽富饶的东北黑土地,上面是长白山天池的美景,天池流下的水哺育了勤劳的东北人民,黑土地生长的大豆高粱,养育着千千万万的东北人民,画面还展现了这片热土上的雪乡、树挂、鹤乡等自然风光,这组照片全采用铜版颜色,具有浓厚的历史沧桑感。

  那一令人注目的大型雕像名为《醒狮》,《醒狮》巧妙地利用东三省的版图及森林、山脉绘成雄狮的背景,一头怒吼的巨狮张开大口正在醒来,前面是一位健壮的东北大汉奋力托起了狮头,这组雕像反映了东北人民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走进一厅看到,展览基调均采用白色。对此,刘馆长介绍说,白色既是东北地域雪的代表,又因老馆改造面积较小,白色显得视野开阔。“九·一八”事变没有选用红砖墙,而是选用白色城墙,并用黑色象征日本恶势力推开白色的城墙———我们的家园,侵犯我国。

  江桥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次战役。在此次重新布展中,给予了江桥抗战以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江桥抗战模型向大家展示了在中国战场上被中国军队击落的第一架日军战机。当时马占山将军指挥的部队武器装备比较落后,步枪、土炮的有效射程很近,日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敌方的飞机对我守桥部队构成很大威胁,危急之下,马占山将军命令部队十四个人为一排,组成十几排的一个个方阵,躺在地上枪口向上,日军看到我方人员密集是投弹的最好时机,在敌机俯冲投弹的时候,我军方阵的所有人员同时开枪,日军战机中26弹坠毁。

  看过气吞山河的大型雕塑《还我河山》,再看展柜里陈列的马占山将军离开东北,在莫斯科曾经穿过的黑呢子中山装,也让人深深地记住了这位民族英雄。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