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8月15日电 15日,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二战老兵代表、专家学者和众多爱好和平的人士聚首二战终结地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通过虎头国际和平论坛呼吁世界和平、发展。
在论坛开幕式上,来自俄罗斯二战老兵代表和中国老抗联战士代表一起,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碑”敬献了花圈。参加二战的中俄日三国老兵代表共同点燃象征和平的圣火,随后,三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表达他们对世界和平的向往与企盼。
主持此次活动的鸡西市委书记邱玉泉说,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举办以“宣传和平,促进发展”为主题的论坛等纪念活动,希望能更广泛地推动和平事业的发展,并为各国人民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经济文化交往贡献力量。
在虎头国际和平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就中国抗联精神、日军细菌战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专家们一致认为,和平和发展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和利益所在,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倡导和平,我们愿与各国人民一道,为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
虎林镇虎头要塞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要塞位于虎头镇周边完达山余脉丘陵之中,正面宽12公里,纵宽30公里。在1934年到1945年间,侵华日军在这里修建了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设施齐全的军事要塞。要塞地上军事设施包括巨型火炮(口径41厘米)阵地、榴弹、加农、高炮阵地、虎头军用机场、军营等。地下军事设施有指挥所、弹药库、医务所、上下水道及水井,大型地下要塞还备有发电所,有的地下工事里面实现了电气化。为防御敌方飞机轰炸和大口径重炮轰击,侵华日军将各地下工事在山体底部挖掘,所有的地下设施顶部浇灌水泥混凝土,重要部位的钢筋混凝土覆盖厚度可达3米。日本关东军曾吹嘘虎头要塞为当时东亚最大的军事要塞,夸耀其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
1945年8月9日凌晨,在中国抗日武装的配合下,苏联红军向虎头要塞发起进攻,战斗一直持续到8月26日。虎头要塞因此被史学者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最后激战地。参加此次论坛的俄罗斯老兵代表说:“我们永远缅怀因战争而牺牲的烈士们,愿中俄友谊万岁,世界和平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