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佳木斯特色旅游渐成产业“ 顶梁柱”
2005-08-16 13:27:56 来源:东北网—佳木斯日报  作者:修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6日电 近年来,我市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把创建优秀旅游城市作为全市重点工作之一,制定完善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形成健全的旅游管理体系,加快了旅游业的产业化进程。尤其是特色旅游项目的相继推出,加速我市向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迈进。

  独特的地理环境、源远流长的历史及特殊的时代进程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使我市成为黑龙江省旅游资源比较富集的地区之一。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20个,总面积40 0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2 .2 % 。森林、湿地、江河湖泊、岛屿、极地、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等旅游资源种类齐全,自然资源保护完整,三江保护区是国家级保护区,其中洪河自然保护区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在黑龙江流域还有诸多自然生态保持完好的大小岛屿,其中不乏极具神秘感和吸引力的八岔岛和黑瞎子岛(抚远三角洲) ,这些奇异的自然景观,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奠定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基础。

  在传统的风光旅游基础上,近年来,我市积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挖掘和推出了一批适应国家旅游发展潮流与地方特色浓厚的旅游项目,在旅游线路的组织上,已开发了俄异国风光游、中俄界江游,民俗风情游、生态湿地游、休闲度假游、专题项目游、冰雪旅游、科普教育游、红色旅游九大系列、近3 0 条特色旅游线路,使特色旅游与传统的风光旅游比翼齐飞,并逐步成为旅游业的“顶梁柱” 。

  凭借我市处于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以松花江、鸭绿江流域和长白山区为重点的“东北红色旅游区” ,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我市不失时机地打出红色旅游品牌,开发完善“东北小延安”及东北抗日联军诞生地旅游资源,让广大游客在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湿地生态游,以生态观光、观鸟、避暑度假、科普科考为主题,以洪河自然保护区、抚远三角洲、八岔岛为依托,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可与齐齐哈尔市扎龙、吉林向海湿地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科普科考旅游系列项目,打造出世界温带最原始、面积最大、最典型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

  中俄界江游以界江风光、边境口岸观光为主题,充分利用独特的边境风光、异域风情和沿江风光组织旅游活动,打造出东北亚的“澜沧江”国际黄金旅游线;民俗观光游则把完整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习俗、文化艺术引入到旅游活动中来,展示传统渔猎生产、网滩、冰上捕鱼等生产生活景象。

  抚远县作为中国大陆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享有“华夏东极”之美誉。以华夏东极观日出为主题,让旅游者游览界江、界岛,享受特殊体验。依托同江、抚远二个边境口岸,边境旅游成为佳木斯地区旅游的新亮点、新品牌;冰雪旅游更具地域特点,依托本区气候、冰雪和山体地势条件,开发滑冰、滑雪、赏雪、玩雪等冰雪旅游项目,深受南方乃至当地游客的青睐。

  目前,我市已开始酝酿开发的森林生态游、休闲度假游、城市观光游、渔业养殖观光科普游、体育健身游、历史文化游、宗教文化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也将打响区域特色品牌。

  在开发特色旅游项目的同时,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近亿元资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已拥有星级饭店1 0家,有旅行社1 7 家,旅游景区(景点) 2 6处,其中A级以上旅游区5处。相继开通了佳木斯至北京、上海、大连、三亚国内空中航线和俄哈巴罗夫斯克国际空中航线。并且形成了以“三花五罗”和黑龙江鳇、鲟鱼、大马哈鱼、鱼籽酱等鱼类食品为特色的旅游食品。赫哲族特有的鱼皮画和鱼骨饰品、民间艺人制做的板画、根雕、草编工艺品、印染编制品、剪纸等旅游纪念品。

  目前,我市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已达40 00人,间接从业人员2万人。自200 1 年以来,全市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7.6万人次,组织出境游3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41 0 万人次。全市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 17 0 万美元,回笼人民币1 7亿元。

  佳木斯作为一个既有自然风光又极富人文历史内涵的旅游城市形象已经基本确立。

责任编辑:单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