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2日电 在政府大力扶持和龙头企业的拉动下,黑龙江东部肉牛优势产业带发展迅速,形成了基地龙头市场联动格局,成为继奶牛产业之后的畜牧业重点产业。
据农民日报报道,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拥有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农民有饲养肉牛的传统,省政府依据这一优势,结合肉牛业具有产业链条长、增值空间大、消费市场稳和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特点,将东部地区规划为肉牛优势产业带。东部肉牛优势产业带包括牡丹江、鸡西、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等五个市和三个农垦分局、三个林管局。各地围绕产业规划,出台优惠政策,一手抓基地建设,一手抓招商引资,在东部地区形成了肉牛发展热潮。去年以来,长春皓月集团、华香清真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农垦北大荒牛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在东部地区落户,到今年末这3家龙头企业的肉牛深加工项目可以相继投产,年加工能力为40万头。
随着肉牛业市场框架的形成,各地政府和龙头企业开始联手培育基地。牡丹江市政府出台《肉牛产业建设的若干意见》,在资金、饲料、运输等方面支持肉牛产业。双鸭山市对专业村和大户购牛给予50%贷款,繁育改良配种给予50%费用补贴。农垦红兴隆分局从每亩耕地提取5元畜牧业发展基金,总额3000多万元,用于支持肉牛基地建设。龙头企业也出台基地扶持措施,皓月集团对牡丹江签约养牛户每头牛给100元运输补贴,对黑龙江其他养牛户每头牛给100元运输补贴,对肉牛牧业小区给予每公斤高于市价0.2元的特殊优惠。
东部肉牛优势产业带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出栏总量不足,肉牛质量不高。针对这种情况,黑龙江省政府进一步推进主辅换位战略的实施。今后一段时间,将以良种化为切入点,通过扩大饲养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饲草饲料保障水平、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投入保障机制、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手段,切实加快东部肉牛产业带建设。计划到2010年,东部肉牛产业基地内的肉牛良种化水平将达到90%以上,建成年出栏优质育肥牛500头以上的育肥场或小区200个,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育肥大户1000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育肥户4000个,使规模饲养的比重由现在的40%提高到70%以上。收购合格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