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2日电 这两年,绥棱县靠山乡的生猪出了名,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地客商的订单不断,销售一路走俏,凭啥?就凭靠山乡的生猪养殖走上了规模化、品牌化,经济人的诚信经营使生猪销售走上信誉化、网络化。养殖户说,有协会和经济人作后盾,咱养多少猪都不愁销。如今,靠山乡每年生猪出栏1.6万头,全乡增收1030万元,人均增收430元。
前两年,靠山乡养猪户也不少,但是很零散。养殖技术不规范,销售没路数,效益不明显,养殖户对养猪产生了厌烦情绪。“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应对不了大市场,咱们乡的生猪产业,要以协会的方式,走规模化养殖,集约化销售。”乡领导表态了。
双河村养猪场场长李春是个养猪能人,养殖技术、销售渠道样样精通。2002开始搞养猪的他,存栏1500头,出栏生猪2000头,收入近30万元。能人得用!2003年春,乡村干部鼓励李春成立协会。协会成立之初,全村40多“小规模”养殖户加入了协会。李春算了算,一年生猪存栏达到2500头,出栏能达到4000头。要想节省开支,协会最好采用就采用“集约化”运作模式。饲料统一采购,一公斤省0.24元,一头育肥猪一年省下60元。全协会一年就节省24万元。
有了规模不等于有了市场,如何打通生猪的销售渠道?2003年秋季,李春与协会销售部的两位成员,三下大庆,以真诚和生猪质量感动了金锣集团老总,金锣集团与双河村养猪协会签订了购销合同。同时,每头存栏超过20公斤的猪,集团就给养殖户补助0.80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双河村的生猪养殖的运行模式,带动了全乡生猪的发展,光芒村生猪专业屯、九江村生猪专业屯、富国村生猪专业屯......一个个生猪专业屯应运而生。一个专业屯就是一个专业协会。靠山乡的生猪养殖成规模了,借猪生财的多了,双河村王世祥专养母猪,8头母猪一年给他带来3万多元的收入;光芒村刘凤有,前些是贫困户,这两年贷款养猪,一年30多头育肥猪让他收入6万多元。外地客商邱云忠也看好了靠山乡“这块生猪发展的宝地”,今年3月份投资100万元,在靠山村建起了千头猪场。
各个协会都设有专门的销售部,推销生猪,有规模、一次能成车,讲诚信。客商都愿意到靠山乡收猪。大连客商来了、哈尔滨的客商来了......靠山乡的猪出名了。今年靠山乡从各个协会抽调技术能人、销售能人,由乡里统一组建靠山乡生猪产业发展协会。成立了靠山乡生猪发展的“组织”。靠山乡的生猪协会这回又有了新家。“我们这个协会就是要解决生猪生产的技术问题,破解生猪发展中的销售难题,打出我们生猪的品牌,做活靠山乡生猪产业这篇文章。”乡党委书记吕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