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3日电 俄罗斯今年出口至中国的石油预计供应量下调30%,加剧了黑龙江省一些本已“饥肠辘辘”的石化企业的“饥饿感”。
“如果俄方原油供应量下调至700万吨,对企业影响会较大,今年年初计划加工俄罗斯原油100万吨左右,而截至6月末企业仅完成42万吨,今年肯定是要‘掉’计划。”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分公司营销调运部副主任王晓旭说,“从目前满洲里原油到货量看,下半年恐怕连42万吨都完不成。”
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分公司2000年4月在国内石化企业对加工俄罗斯原油普遍不认可情况下,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目前公司俄罗斯原油实际加工量位列黑龙江省之首。王晓旭介绍,俄罗斯下调对华原油供应量,不仅由于俄方原油运输成本增加,还有俄方运力不足的原因。
据介绍,由于受铁路运输能力的制约,俄方原油集散地无法达到向满洲里口岸全年运送1000万吨原油的计划。王晓旭介绍,俄方列车目前分两部分,一部分为企业自备列车,另一部分为铁路列车,原来尤科斯的列车最多,能占到口岸俄罗斯车皮总量的近80%,而现在有尤科斯标记的车皮只能占到1/3左右,其它车皮大都为俄方石油公司租用的“杂牌军”,这也势必增加了运输成本。
王晓旭说,由于总体资源不足,同类石化企业加工量无法达到饱和状态,大庆油田逐年减产,俄油无法保障,规模较小的炼厂只能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而“加工量越小,生产成本越高”本身又是一对矛盾,企业只能考虑增加终端产品的附加值,延长化工产业链条。王晓旭颇感无奈地说,“大庆原油的逐年减产,意味着我们从大庆油田‘分羹’机会逐年减少,而中东原油成本又过高,将来俄罗斯原油似乎是企业生存的唯一希望。”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宋魁说:“如果俄方出口中国原油供应量下调30%,对中方石油加工企业会有一定影响,但只是暂时现象;就目前来看,俄罗斯远东地区原油运输成本较高,对于一些俄罗斯石油公司确实感觉得不偿失。”宋魁说,铁路运费过高等问题已给俄罗斯原油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俄内部也在进行调整,从长期解决中俄两国石油运输问题着手,首选还是修建石油管道,以利于降低运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