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8月23日电 8月19日结束的中俄哈尔滨城市设计暨建筑风格学术论坛,让来自俄罗斯和国内的众多城市规划和建筑专家从更深层面上认识了哈尔滨。专家们一致认为,哈尔滨城市风格特色应表述为:传承、时尚、多元、创新。以欧域风情、冰雪文化为主的哈尔滨风格已在这座城市到处可见,不论在城市的肌理、表皮以及色彩上都与传统的建筑文脉相结合,与历史环境相协调,哈尔滨在传承中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独特道路。
传承、多元、时尚、创新:让哈尔滨大气、洋气、灵气
在整个论坛期间,中俄双方城市规划与建筑专家对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现有风格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认为,哈尔滨的建筑文化在诞生时,就站在一个高起点和高品位上,不仅吸纳了当时最先进的规划思想和建筑理念,也汇集了当时世界优秀的建筑师。这种接纳和包容,正是这个城市大气的集中体现,从而产生了形态各异的折衷主义建筑,传承了当时先进的世界建筑文化。
作为近代中西文化交融而成的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的建筑文化又在吸纳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式、新艺术运动风格、折衷主义建筑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智慧,赋予城市以灵气的现代设计,从而形成了多元并存的建筑风格。
哈尔滨将众多的建筑风格融会贯通形成了“中华巴洛克”建筑群,使整个街区透露着本土化的洋气,这就让哈尔滨具有时尚的元素,总走在时尚的前沿。并且,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哈尔滨的城市建设始终贯穿着创新的思想。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城市风格。
设计未来哈尔滨:色彩灰一些、文化雅一些
中俄专家一致认为,哈尔滨保持独有风格必须处理好四大关系:宏观与微观、全球化与地方性、保护与创新、整体与细节。在众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中,城市色彩再加些灰,城市文化再温文尔雅些,设计出松花江上白帆点点的国际形象,成为众多专家点击最多的词条。市规划局局长俞滨洋认为,这些建议将对哈尔滨的风格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尊重哈尔滨发展的历史文化,明晰成片保护的概念。确立整体风貌保护和整体风貌控制区两个层次的保护思想,从尺度上、风格上予以控制,推动哈尔滨对历史文化建筑从重点保护到成片保护的实施。
———重新认识道外老街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道外老街区很多体现“中华巴洛克”风格建筑,有很强的展现中国传统装饰文化的特征,是近代哈尔滨城市的外来新体系建筑的本土化标志。应借鉴上海挖掘保护里弄文化的经验,请历史学家、作家,挖掘道外老街区历史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人们所接受的哈尔滨独特的文化建筑景观,并指导商业开发,成为记录见证哈尔滨历史的一个特色亮点。
———加强哈尔滨文化气氛营造力度。增加中央大街、龙塔等地标性街区和建筑的人文景观、文化气氛设计,设计松花江上白帆点点的国际形象。
———哈尔滨整体文化氛围应强调温文尔雅。适应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愿望,强调高雅的生活环境气氛,不仅条理化,创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建筑环境,更要强调管理和引导,雅俗共存,丰富多彩。
———注重主要建筑细部刻画,注重建筑细节表现。
———城市设计和整治中,限于资金和条件,可以一块一块地做,一点一点地做,精雕细琢,从座椅、垃圾箱、标志牌、遮阳伞、广告牌等,依靠专业人员,仔细推敲,不能被商业化完全左右,要能取得外来客人的认可。
———哈尔滨地处北方,城市色彩突出暖色调,但一定要把灰色加进去,比如说红颜色、黄颜色、橘黄色的建筑一加上灰色就漂亮,感觉柔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