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严谨有余趣味不足 少儿科普读物“火”不过故事书
2005-08-25 13:41:3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马云霄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8月25日电 暑期是少儿图书市场的高峰期,然而,随便逛逛书店,不难发现少儿科普书“火”不过像《哪吒传奇》、《奥特曼》这样的故事书。尽管暑期少儿科普图书销售略有上涨,但少儿科普读物自身显露的问题,也值得给成人编者提个醒。

  少儿读物设为长销书柜

  在图书市场,少儿科普市场并不匮乏,例如由《十万个为什么》衍生出来的科普书不下百种,仅哈尔滨市新华书店少儿科普读物就不下二三百种。

  据哈尔滨市新华书店分管业务的屈经理介绍,少儿科普图书在新华书店一直作为长销书柜长期摆放,今年暑期科普图书市场销售总体呈上升趋势,作为科普读物的主要部分———少儿科普销售量也有增长,大约上浮10%。

  尽管如此,用“不温不火”来形容少儿科普图书市场还是不为过的。如今,小学生更加热衷于国外引进版的故事书,却把大人们精心编写的少儿科普图书搁到一边。究其原因,除了故事书本身具有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优势外,科普读物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让学生们没了兴趣。

  难懂的专业术语

  记者在一家书店随手翻阅了一本名为《儿童版十万个为什么》,上面出现了例如“胃酸中和”、“淀粉酶”等专业术语。虽然图书里的每一个字都标注了拼音,可以看出这是一本针对低龄儿童的读物,但像这样的专业词语,让孩子们如何理解。显然,一本本来定位在学龄前儿童的科普读物,而其实际内容却超过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理解力。

  在成人眼中,一些科普类作品,被看作是让孩子们增长课外知识的“法宝”。然而,这类作品的编辑出版者是成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简单地以成人思维代替孩子们的想象,将本属于成年人的阅读和接受方式,生硬地塞进少儿读物,致使许多少儿出版物严谨有余而趣味不足,孩子们接受起来十分困难。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成人认为是优秀少儿读物的作品,孩子却了无兴趣。

  科普一样能成故事

  其实,科普书虽然不是故事书,不允许编造,但科普书可以写成故事书,把科学知识与有趣的故事结合起来,同样能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知识出版社推出的一整套卡通版《十万个为什么》丛书就打破了少儿科普类读物一直延续的成人化编写模式,在设法去除孩子们阅读障碍的同时,注意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与信心。在含纳了大量基础科学知识的同时,在形式的表达上采用了近年来风靡少儿世界的卡通漫画形式,将文字表述同新鲜活泼、幽默风趣的画面巧妙组合起来,并针对每一个问题的具体情境,尽量让阅读的主人公参与进去。

  科学一点也不枯燥,它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关键是要从孩子的视角去写生活中的科学。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