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31日电 入秋时节,看着镇里收获的大蒜一车车外运,绥棱县上集镇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伟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帐,今年全镇300万斤大蒜为3600户蒜农带来了300万元收入。蒜农说,是科技种蒜、信息卖蒜让他们的“蒜辨子”变成了“钱串子”。
上集镇有近5000亩土地适合种植大蒜,种蒜历史也达50年之久,前些年,蒜农们种蒜凭经验,卖蒜靠感觉,导致蒜的质量不高,市场销售情况不好。2000年,上集镇决定从种植技术入手破解制约大蒜发展的瓶颈。当年这个镇从东北农业大学请来大蒜专家刘典,为上集镇如何种好大蒜把脉确诊。从实地考察到测土研究,专家总结出种植方法不当,单位面积种蒜数量多是影响大蒜长势的主要原因。当年专家提出了采用小垄稀植,将每平方米的所种的蒜瓣数量控制在60头。而以前上集蒜农一平方米所种的蒜瓣数量最少的也有70头,多的达到80头。
新法种蒜,群众不认。2001年镇里划出三亩蒜地试种,在采用了稀植的方法上,还按专家的指点在肥料、水份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施用。当年起蒜时节,试验田一平方米出蒜一斤八两,并且个个大头,而其他地块最高的一平米出蒜也就一斤六两。亩增收140多元。科技种蒜第一次入了上集镇蒜农的心田。
今年,上集村蒜农李莹10亩大蒜产出近2万斤收入2万多元。、为卖而种,会种更要会卖。如何销出自己的科技蒜、优质蒜?上集镇2003年组织干部带着大蒜到辽宁开源、辽阳等地考察市场,推销自己的产品,上集镇的大蒜经济人也省内省外的宣传本地大蒜,上集镇的一些大蒜经济人也省内省外的宣传他们的大蒜。一年光景,上集镇的优质大蒜很快打开了市场,辽宁的客商来了,吉林的客商来了,上集镇的优质大蒜出名了,蒜农牛气起来,订单一份不签也敢种蒜,因为大蒜成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
经济人也火了,上集村李春阳购置了电脑,在互联网上与外地客商商讨蒜价,仅今年李春阳就销出大蒜20多万斤,像他这样的经济人在上集镇有四、五位。李莹等七位种蒜大户因为蒜量大,还组成了销售联合体,集体中销售大蒜。每年,不到起蒜时节,他们的老客户宁安客商就会早早的打开电话,让李莹把大蒜给他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