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湿地里的非法建筑物。
为湿地里的打渔人。
为割裂扎龙湿地的国道旁的宣传板,平添了一丝讽刺意味。
东北8月31日电 黑龙江省林业厅一位官员曾经对记者直言:给扎龙以重创的,不是湿地里打鱼摸虾的居民,而是那些以各种名义进驻扎龙并美其名曰“开发”的各种建设工程。
齐齐哈尔市政府办公厅的一位负责同志面对记者采访,他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出于对扎龙的感情”,他还是将一份调查报告交给了记者。
该办公厅信息处曾在2004年对扎龙湿地现状进行过一次调查,调查显示,大庆和齐齐哈尔两市在扎龙湿地共修建各类大小工程21项,合计达289760亩,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据统计,仅在扎龙保护区核心区内人为开发建设的项目就有11项,这些工程是:中引八支干工程,约60公里;唐土岗子、林齐岛至301国道公路16公里;唐土岗子石家店公路6公里;亚布海旅游开发区4500亩;乾隆湖农业开发区3.57万亩;同运公司农场4500亩;柏松农场3000亩;额土岗子、长岗子农业开发区1万亩;南汗潭围湖3000亩;东汗潭围湖6000亩;乾隆湖围湖1万亩。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在扎龙湿地开发建设的各类工程项目,均无环评报告。按有关规定,在湿地开发建设各类工程项目,没有环评报告是不允许开工的。
这些以开发为名的各项建设工程,像一把把刀斧,将好端端的扎龙湿地开膛破肚。
不仅如此,商贩们也在打扎龙的主意,不过,相对于上述开发者,他们的破坏力度似乎显得有些渺小。
国道穿越湿地竟无“环评”
从空中俯瞰,301国道像一把长长的利剑将扎龙湿地一分为二,它横穿湿地,严重阻碍了湿地两侧水的流通性。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产生的噪声、尾气,极大地影响了丹顶鹤的栖息。
301国道,又称“绥满公路”,南起绥芬河,北至满洲里,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投资数十亿元的重点建设工程竟然也没有环评报告。大吃一惊之后,记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采访,可是,所到之处,这个被采访对象称之为“敏感问题”的问题露出的只是“冰山一角”。
据了解,301国道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2002年又进行了加宽。随着扩建工程的完工,一些小餐馆、加油站、停车站等相继出现,又带来了更多的噪声、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
8月29日,记者用所驾车辆的里程表对301国道横穿扎龙湿地路段进行了测量,如果以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胜利村”段到“齐齐哈尔畜牧场”段为测量的目标,301国道穿越扎龙湿地的里程为29.4公里;如果不以此标准测量,按照有关人员指点的起点和终点计算,测量结果为42公里(注:本文数据不代表权威机关发布)。按照上述里程长度乘以30米路宽,301国道侵占扎龙湿地的面积是惊人的。
有关官员似乎很无奈,301国道扎龙路段投资巨大,眼前看不可能废除,只能通过公路管理部门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公路两侧的建筑物数量,把影响降到最低点。
可据业内人士介绍,301国道如果在经过扎龙湿地段时改道绕开湿地不是不可能的。据了解,如果改道,不过多绕出三四十公里,可是,对于开发建设者来说,绕道即是“绕钱”,他们将为此付出巨额建设成本。
据介绍,现在301国道已经开展补作环评工作,并封闭了进入核心区的14公里路段,有关部门表示将投入1.5亿元人民币用于改造环境影响。
开发使鸟类数量下降90%%
记者在扎龙湿地采访时的所见所闻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触目惊心”。一些在扎龙保护区缓冲区内兴建的临时房舍、围鱼塘、度假村并不鲜见。据保护区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在扎龙湿地兴建的各类工程给扎龙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在扎龙湿地开发建设的各类工程,使湿地生态环境完整性遭到破坏。”这位负责人介绍说,在扎龙湿地开发建设的各类工程都属于从湿地穿过破坏地基底的贯通性工程,把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切割成若干块孤立隔绝的“岛屿”,致使湿地应有的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另外,这些工程也使扎龙湿地水文情势被迫改变,并遭到破坏。在扎龙湿地修建的引、排水干渠、公路、农业开发小区,不同程度地起到阻水、隔水、束水的作用,造成了干旱年扎龙湿地无水,涝年四方八面向扎龙湿地排水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湿地水流的自然交换,使湿地土质也遭到了破坏。
再有,这些工程破坏了湿地的植被。扎龙湿地草原沼泽被大量开垦,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加剧,造成土地盐渍化,也加速了湿地淤积和水体盐碱化上升。
更令人担心的是,被誉为“鸟的天堂”的扎龙湿地也正面临被鸟儿们抛弃的下场。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博士、鸟类专家郭玉民告诉记者,据调查统计,因在湿地大量开发建设各类工程,使栖息在此的鸟类数量明显减少,目前千巢以上的大型混巢区已经没有,栖息繁殖的鸟类从以前的10万只下降到不足1万只,下降了90%%。湿地内丹顶鹤的繁殖区域也正在逐渐缩小。
“扎龙(鸟)完啦!”郭玉民痛心地说。
湿地违法建筑何时能拆除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可是,在扎龙湿地的保护与利用上,谁拿它当肾对待了?”谈起这个话题,林甸县林业局局长潘德会深有感触。他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省里在林甸县林业局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站,主要目的是保护丹顶鹤,维护鹤类栖息、生存的环境。可是,不久这支7人组成的保护湿地的队伍就放假了,原因是没有经费。这7名工作人员每人每年的工资仅有1850元,每个月还不到180元。保护站放假7年后,于2003年恢复,然而经费问题依然是捉襟见肘。
有关专家建议,“停止一切新的开发建设,拆除在扎龙湿地非法修筑的一切工程是当务之急。”
2004年秋,记者曾经到扎龙采访,当时东北林业大学教授、省政府两位参事曾给省领导写信反映了扎龙湿地存在的违法建筑等问题,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批示有关部门拿出清理意见、措施、步骤。可是,直到现在,扎龙湿地违法建筑仍没有彻底拆除。
据有关人员透露,齐齐哈尔市政府办公厅也曾建议当地政府决策层,应采取必要措施,使湿地内的农业开发区退耕还草、还芦苇,恢复湿地原始状态。
然而,这些被有关专家比喻为“雷声大,雨点小”的“建议”、“报告”等呼吁形式均没有取得实际效果,扎龙湿地依然忍受着开膛破肚的痛苦折磨。
沼泽湿地分类
我国现有沼泽湿地1370.03万公顷,共分为8型:
1、藓类沼泽:以藓类植物为主,盖度100%的泥炭沼泽。
2、草本沼泽:植被盖度≥30%、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沼泽。
3、沼泽化草甸:包括分布在平原地区的沼泽化草甸以及高山和高原地区具有高寒性质的沼泽化草甸、冻原池塘、融雪形成的临时水域。
4、灌丛沼泽:以灌木为主的沼泽,植被盖度≥30%。
5、森林沼泽:有明显主干、高于6米、郁闭度≥0.2的木本植物群落沼泽。
6、内陆盐沼: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盐沼。由一年生和多年生盐生植物群落组成,水含盐量达0.6%以上,植被盖度≥30%。
7、地热湿地:由温泉水补给的沼泽湿地。
8、淡水泉或绿洲湿地。
我国沼泽以东北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四川若尔盖和青藏高原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