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医院的平民价值观
2005-09-01 09:23:0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井洋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日电 一个乡村医院,不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医疗条件,都与城市里的那些大医院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但它不仅赢得了附近的农民信赖,连周边市县的群众都慕名而来。为什么?就因为这里有一位处处为群众着想、事事替患者解忧的好院长、好大夫战胜军。

  多年来,战胜军以身作则,从严治院,在有限的条件下,不仅讲医术,更重医德。他教育医护人员严禁收红包,杜绝勒卡患者,不准开大处方,对各种常见疾病医治和手术都规定了最高限价,患者用药能开便宜的就不开贵的。对那些生活实在困难的群众,经常减免医疗费和床位费。“农民生活不易,许多患者都是东借西凑,甚至卖房子治病,你再乱开药、多收费,甚至收红包,良心何在!”这些话,说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他的这些努力,不仅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更使医患之间的心贴在了一起,医院也因此有了“平民医院”的美誉。

  “平民医院”难能可贵。长期以来,医疗费用虚高不下,乡村群众就医困难,由此产生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战胜军用自己的行动,带出了一支医德高尚、服务优质的好队伍。在“平民医院”里,处处体现了患者至上、服务为先的价值观,对弱势群体充满了仁爱之情,为群众解了难,为党和政府分了忧。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然而我们也看到,与战胜军的“平民医院”相比,许多大医院有着良好的医疗条件、先进的医疗设备,但就医氛围却难遂人意。许多医护人员态度生硬,工作不负责任,还认钱不认人,想方设法从患者腰包里掏钱,甚至医德败坏,勒卡刁难患者。群众就医时心怀恐惧,担心医药费过高,自己挨宰,为送红包而伤脑筋。医院挣了大钱,却失去了民心,致使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对立,有的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这种种表现,与战胜军“平民医院”的本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作为全社会文明道德建设的窗口,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早已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战胜军的“平民医院”启示我们,一个现代化的医院,良好的环境、先进的设备、一流的技术固然重要,但是全心全意服务患者的情感最为宝贵。有了这种情感,就能激发出更高的创业激情,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让群众满意。

  战胜军用自己的努力,为众多的农民患者营造起一个纯净的“小气候”,没有世俗和金钱的影子,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友爱。但一个战胜军的力量不足以改变整个农村缺医少药的窘境,建设和谐社会,就需要更多的战胜军式的好院长和更多的新发镇红十字医院那样的“平民医院”,为群众解除疾苦,给千家万户带来欢乐。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