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黑龙江省首位谈判专家谈反劫持谈判
2005-09-04 06:41:3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慕海燕 薛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4日电 劫匪手持枪支抵住了人质的头部,歇斯底里地大喊“别过来,谁也别过来,再动我就开枪了。”此时一名身着便装的专业谈判人员出现,“我不是警察,我没枪,我不会伤害你,我只想和你心平气和地谈谈……”这一幕在欧美和港台的警匪片中常见的镜头发生在哈尔滨市人民警察学校里,当然这不是真的劫持人质案件,这是市警校公安业务教研室主任梅青老师在给他的学员上“反劫制暴战术谈判”专业课的一个场面。作为我国首批培训合格的警界谈判人员,我省唯一受过专训的反劫制暴谈判专家梅青老师正在把他的全部精力用于此类专业人员的培训上。

  谈判专家“三大素质”缺一不可

  初见到梅青老师时,他身上的“儒气”让你感觉不出他是警察,他笑称这正好适合做谈判工作。

  据了解、去年年初在市警校领导的支持下梅青就已始着手研究反劫制暴谈判这一课题,去年10月,全国首届“研修班”开办,经过笔试、面试后,他有幸成为37名学员中的一员,在培训中接受了正规的“谈判专业”训练。

  受训回来,梅青迅速将所学用于哈市警方的培训中。梅青说对于劫持人质的事件,是否有谈判人员参与,其结果有着根本不同。梅青将谈判作用总结为三点:首先是可以有效地缓和劫持现场上的紧张局面。谈判人员不着警装,不带枪支,在荷枪实弹的现场,可以起到缓和气氛的作用,这种缓和不仅是针对劫匪,对警方也有作用;其次谈判人员可以为双方建立一个沟通的平台。梅老师介绍,如果劫匪是个精神正常的人,那么他劫持人质就有其目的性,人质只是他实现目的的工具,他的本意是无意加害人质的。既然有目的性,那么他就要让警方矢口道,谈判人员可以做一个沟通的使者;最终谈判人员要达到的目的是和平解救人质,尽量避免警方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谈到一个合格的谈判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梅老师说首先必须是一个至少有5年以上警龄的从警人员,懂得警察的业务理论知识,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擒拿格斗、抓捕等警务技能;此外他必须有超出常人的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众所周知,劫持现场是紧张气氛,谈判专家又要与劫匪近踞离接触,其心理压力要大于一般的警员,另外来自劫持者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因为此前谈判人员不知道他的背景、他的目的,他是否精神正常,谈判人员必须以轻松的表情面对劫持者,有时还要承受来自劫持者的谩骂和行为攻击;谈判人员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和发达的语言中枢,因为这是一个生死系于唇齿之间的职业。

  近距离的“中国式谈判”

  从梅青老师的介绍中得知他们受到的谈判训练是中国独创的近距离谈判,这与美、德等国有明显的区别,欧美的相关谈判都是远距离谈判。“近距离谈判看似危险,实际上不危险。”梅青讲,首先近距离可.以反映出谈判者的一种诚意。第二,近距离谈判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对方的情绪,便于进行最好的交流。第三,执行近距离谈判任务的谈判人员是绝对禁止穿制服、携带武器的。据介绍,谈判专家在谈判时要做到三个没有:脸上没有蔑视;口中没有否认,多少条件都可以谈:动作没有威慑。据了解目前中国谈判人员,包括非专业的谈判者,受到劫犯攻击的记录为零。梅青老师笑称:“中国不是有句古话‘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嘛。”

  据悉这种近距离谈判的首创者、我国首席反劫制暴战术谈判专家高锋,还应邀于明年赴美参加每年一度的世界谈判大会,并在会上作近距离谈判的报告。

  谈判理念:生命至上

  既然在暴力事件上选择了谈判,就说明中国正在放弃“以暴制暴”,正在试图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暴力事件。梅青说,其实谈判所达到的目的不仅仅是和平解救人质,在成功地谈判解救人质的同时,也是成功地挽救劫持者的生命,因为一旦警方采取了暴力手段,那么劫持者就只有死路一条。同时成功的谈判也可挽救人质心理。试想如果警方开枪毙劫犯,那么与其几乎是零距离的人质会是什么样,血可能溅在其脸上,劫犯可能死在其身上,那种刺激会导致人质的终身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成功的谈判是对劫持者生命的挽救,是对人质心理的挽救,这就是生命至上。”梅青如是说。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