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9月5日电 历经三个月的紧张施工,道台府主体修复工程已全部完工,具有了百年前最高行政机构的神韵。
“衙门”风光场景初现
9月1日,在工程修复现场,几个月前的破败荒凉的景象如今彻底改观。
从“衙门”入口进入,两侧各有一栋四方建筑,分别是班房和营房。穿过这道门,就是一个四方的院落,正对的是大堂,两侧为六部的办公房。这些房屋都是典型的古代官式建筑,屋顶铺设着灰瓦,瓦当上雕刻着兽面花纹,墙壁是厚厚的青砖。大堂两端的屋脊各有一个吻兽,四个檐角也各有三只精雕细刻的小型走兽。大堂内还未装修,也没有任何摆设,只有屋顶上木质的粗大的横梁,使人感到肃穆空旷。
二堂在大堂的后面,其修复与大堂基本相同,只是室内铺了方石,厢房里铺设了地热管线。最早发掘出的三堂、东厢房、西厢房及衙神庙4个房座位于二堂后身,如今也已焕然一新。除了这4个房座,其余的14个房座也都是按原貌复建的。除了大堂、二堂主建筑外,书房、厨房、杂项人房等“衙门”里该有的建筑一应俱全,分散在周围。
在用青砖、红木、方石修复的官署建筑群中,是一座水泥抹面建筑。据了解,这是道台府的会洋厅,旧时主要用于会见外国官员和处理涉外事件。该建筑整体是俄罗斯建筑风格,但基座采取了传统的石板石阶拼接方式,是道台府中唯一一座具有欧式建筑特点的办公房。
据该工程建设单位、北京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的负责人于以顺介绍,自今年6月7日开工,按照原汁原味保存历史遗存的原则,至目前主体修复工程已经完工。修缮的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复建的总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共用去手工制作的青砖70多万块、瓦140多万块。其中,最先发掘出的4个房座已修缮完毕,3个门楼基础也已做完,已复建的14个房座的大木制作、安装、墙体、房屋装修及室内部分水、电、暖的安装也都基本完成。
原汁原味再现原貌
说起道台府能够按原貌复建,其间还有一件有惊无险的轶事。据于以顺讲,从2005年初开始他们就到遗址内进行设计勘察。然而那时遗址内只发掘出了4个房座,即三堂及其东、西厢房,还有三堂东侧约30米远处的一个房座。当时他们手中没有遗址的原貌图,勘察工作极难进行。直到2005年3月的一天,他们来到遗址进行勘察,三堂与衙神庙之间一栋正在被拆除的民宅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发现这栋房屋的西侧山墙是用厚青砖砌的,顶部有三架梁的痕迹,具有古代传统官式建筑的风格。他怀疑,这道墙有可能是原道台府内某座房屋遗留下来的山墙。在他的力保下,这座山墙没有被拆除。后来,道台府的原貌绘制图在长春被找到,设计从此有了依据。于以顺发现,新发现的那道破墙就是书房的西侧山墙。根据这一判断,最后书房位置被很快的判断挖掘出来。于以顺说,要不是这道残墙,他们有可能会把衙神庙当成书房,那样一来,道台府整体原貌的恢复肯定会受到影响。
随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了官道衙门旧址考古队,参照已发现的道署建筑图纸,寻找道署原始房基、墙基和路基,目的就是原汁原味地恢复老建筑的历史风貌。
道台府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也很快完成。规划设计进一步明确,复建将保持“原汁原味”的原则。规划道外区十八道街将被取直,部分区域将建成绿地,成为市民的又一个休闲景点。为保持历史的原真性,根据现存历史建筑确定建筑群的中轴线,所有建筑以此轴线为准布置,而且,根据发掘结果,将建筑群范围内的地面降至原有历史地面。
应邀参加规划论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王世仁为此也提出中肯建议,道台府的修复,必须遵循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式的原则。尽可能保存的都要保持原貌,能使用的建筑材料,尽量用原有材料。
不只是建筑,包括正在进行的道台府的陈列布展,也将通过复原陈列,将道台办公以及内院生活等场景,真实呈现给参观者。所以小到道台府的家具物品的选择上,也力图原汁原味的再现昔日景象,丝毫不含糊。为此,道外区文体局副局长李长海几次跑到北京,每次直奔古玩家具大市场、高碑店、潘家园子等大市场和加工厂进行考察挑选。在北京熟人的引导和帮助下,他又到一些店里的仓库去找,还搜集了很多参考资料,终于找到一些可用的明清旧式家具,包括公案、清朝使用的脸盆架等。他说,等所有的陈列布展完成后,道台衙门的景象将更加逼真,游览其中,如身临其境。
百年道台开埠标志
据悉,哈尔滨市的建治庆典活动,将在道台府主体建筑修复后进行。“千年文脉,百年设治,弘扬历史文化”将成为庆典主题,庆典将由道台府拉开帷幕,随后将在哈市城区广泛展开。
“道台府受到如此重视,‘地位’如此之高,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因为道署衙门是哈市开埠设治的标志,今年哈市将开展各种隆重的纪念仪式和活动,依据的核心必然是这座正在修复的遗址。”道外区建设局副局长杜长滨说。
据介绍,1905年,清政府在哈尔滨设立了滨江关道,道台是杜学瀛,哈尔滨自此开埠。杜学瀛成为由皇帝任命的第一个也是最高级别的哈尔滨地方行政长官,而1906年建成的关道衙门也就是哈尔滨最早和最高的行政机构。同时,滨江道署是中国封建王朝设立的最后一个传统式的衙门,是清王朝最后在中国最北方建立的权力机关,其文物价值当然不言而喻。
后来,随着滨江道的撤销,难民的涌入,道台府建筑历经风雨,已十分破败。这一见证了哈尔滨开埠历史的文化遗存被深埋在了居民棚户区内,原来的建筑群所剩无几,满目疮痍。直到2001年6月,最早发现这一古迹的哈尔滨市民张树波得知,道台府将根据该区的拆迁改造计划而被拆除,立即找到省社科院历史所专家李兴盛。经专家考证及新闻媒体的呼吁,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道台府才躲过了拆迁之灾。
2004年10月,由哈尔滨城市规划局名城保护处牵头,开始研究制定对道台府的保护规划和恢复计划。同年末,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把哈尔滨设治百年的日子定在2005年10月31日。今年年初,道台府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哈尔滨市政府决定2005年将其辟建为文化遗址公园,并于5月20日开始实施修复工程,道台府才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