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5日电 近年来,大兴安岭把社区建设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举全区之力,努力建设稳定、和谐、充满活力的“三型社区”。就此,记者在全省社区建设工作现场会召开之际,采访了大兴安岭地委书记王忠林。
王忠林说,为打造稳定社区,大兴安岭从解决群众日常生活实际问题入手,把信访接待、民事调解、法律咨询、社区救助、治安联防等项工作纳入社区,使各种矛盾化解在社区,做到小事、难事不出社区。同时,坚持群防群治,努力推进“平安社区”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在谈到建设和谐社区时,王忠林说,大兴安岭把社区服务逐步由室内向室外延伸,在做好室内服务的同时,把服务工作进一步延伸到社会,深入到家庭。坚持群众自我参与,自我组织,自我受益的原则,引导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相应的协会,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交流技艺,增进邻里友谊,促进和谐共处。在社区中发扬互助友爱,对失足落后者进行帮助挽救,对弱势群体给予热情援助。同时,加强社区民主法制建设,让社区居民在社区内有发言权,真正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就创建活力社区工作,王忠林介绍说,大兴安岭从满足群众全方位需求出发,把“瞄准全国一流水平”作为社区硬件建设的标准,学习各地经验,结合大兴安岭实际,提出了“一、六、四”的具体标准。即每个县区必须建有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保证能够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方便快捷的服务;每个社区必须建有不少于600平方米的室内社区活动场所,保证群众在大兴安岭漫长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能够有温暖适宜的室内活动条件;每个社区必须建有不少于4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所并配备健身器材,保证群众能够开展文体活动。同时,将社区办公设施的配备标准具体到“八机、一屏、一廊、一网”。即:微机、打印机、电视机、照相机、摄像机、放像机、投影仪、电话(传真)机、电子显示屏、文化长廊和社区网站。此外,还对社区的编制、经费给予必要的保障,并明确要求机关干部要轮流到社区工作,后备干部必须到社区挂职,基层党政干部重点在社区提拔。
现在,大兴安岭地区已有26个社区达到“一、六、四”目标和“八机、一屏、一廊、一网”的配备标准,实现了办公、活动场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巨大变化,使社区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家园,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