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平均每天16人被咬伤 哈尔滨十万只宠物狗是“黑户”
2005-09-07 05:44:2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妮娜 陈 磊 吴宏林 张庆成 白林鹤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9月7日电 随着都市养宠物狗的人逐渐增多,特别是带有攻击性的大型宠物狗的增多,宠物狗叫声扰民、粪便污染环境、伤人等问题随之而来。记者从公安部门了解到,因狗而引起的纠纷和社会治安案件时有发生。

  在哈尔滨市的一些小区里,每天清晨,不少人都是被狗叫声吵醒的。更严重的是,一些狗主人怕自家“宝贝”受拘束,一出门就松开了狗链,让经过的大人和孩子时时提着一颗心。

  最近,南岗区的杨女士有点烦,搬到新家本来是件高兴的事,可邻居家养了一只狗,有时她出门一不小心就会踩到狗粪。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说,小区绿地成了狗的天然厕所,由此引起的邻里纠纷越来越多。一位街道办事处的主任也坦言,宠物伤人事件常给邻里关系造成极大损害,严重的时候还会引起治安案件。

  记者从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狗类身上携带有狂犬病、犬副流感、犬传染性肝炎、犬冠状病毒等8种人畜共患病毒。因为狗的数量急剧增加,狗伤人的事件不断发生。2003年,哈市有12565人被狗咬伤;2004年有11000多人被狗咬伤。而今年这一数字还在上升。

  现在哈市可以提供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有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六个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记者在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每天被狗咬伤在这里就诊的人,白班平均每天16个。照这样下去,一年就会有将近6000人被狗咬伤,这还不算夜间在这里就诊以及在哈市其他相关门诊就诊的人数。

  十万只宠物狗是“黑户”

  宠物狗的不断增多,是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但由此却引发出众多的社会问题。其原因之一就是,有些宠物狗的主人个人素质不高、公德意识差,对所养狗的粪便漠然置之,甚至把狗牵到室外排便,而不做任何处理。记者在松花江边随机采访了几位带宠物狗散步的市民,他们都表示,宠物狗在外边“方便”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想过要拿卫生纸或塑料袋把狗粪带回家处理。

  二是有些人缺乏养宠物的知识,特别是对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狗主人对宠物狗喜则宠之,厌则弃之,导致流浪狗成为狂犬病的病毒源。这些行为既是对狗的不负责任,更是对他人生命安全的漠视。

  记者走访哈尔滨市犬类管理部门了解到,他们现在是依据立法部门1996年颁布并与2003年重新修订的《哈尔滨市限制养犬规定》来管理宠物狗的,这个规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这个规定可集中为两句话:养犬必须申请办证并接受年检;无犬证的狗,应当对其施以捕杀。

  少数市民不知道养狗需要办证,多数人知道办证,却普遍认为1000元的办证费和每年500元的年检费过高,宁可偷偷养狗,也不愿主动为狗办个证。而犬类管理部门能做的就是每天清晨出动警车去捕捉那些没有犬证的狗,久而久之,被称之为“打狗队”,人见人怕。

  那么,目前哈尔滨市办证的宠物狗到底有多少呢?犬类管理部门给出一个数字:现在哈市办证的宠物狗不过5000只,还有逾十万只狗没有办证。

  随地便溺破坏绿地伤人扰民无证豢养

  十万小狗犯规,谁之过?

  8月31日6时许,记者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宣庆小区一处供居民晨练的花园内看到,来这里晨练的人很多,跟着主人来的狗也不少。这时,一位中年人带着一只黄色的“京巴”溜达了过来。“京巴”跑在前面,径直向草坪跑去,碰到草坪的栅栏熟练地一跃跳进去,然后两条后腿半蹲,就地开始“方便”起来。

  记者询问了附近的几位环卫工人,她们说附近遛狗的人非常多,特别是早晚,狗主人任由狗到处“方便”。“每天早晨扫走的狗粪都很多,狗粪最多的地方是草坪里,清扫起来很困难,不能够用扫帚等清扫工具,只能在手里垫块纸之类的东西,把狗粪用手拣出来。狗太多,狗粪根本拣不过来。”记者特意来到环卫工人所指的草坪,仍可以看到一处处的狗粪,还有几只宠物狗在草坪里跑动着。

  在香坊区菜艺小区的院子里,每天早上都会有10多只小狗欢快地玩耍。它们在人行道上、绿地里留下“排泄物”后,就会随着主人扬长而去,而狗的主人却对此不加阻拦。

  一位每天早晨都到河沟街晨练的老人说,在河沟街附近的晨练地点上,早晨前来遛狗的人特别多,那些狗就在晨练地点的草坪上跑来跑去。老人指着一大片草地说:“你看,本来长得好好的草现在都被小狗踩倒了,草坪变得很难看,看着让人心疼啊!”

  动力区幸福家园的李先生,早晨带着三只小狗一起晨练,三只狗都没有链子栓着,任它们在街道、草坪里自由嬉戏,随地“方便”。李先生说:“狗在屋子里憋了一宿了,好容易出来了就让它们随便玩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哈尔滨市民越来越热衷于养宠物狗。大量的宠物狗带给主人的是愉悦,而带给社会的却是管理的尴尬、环境的污染和许多市民的意见……

  犬类管理路在何方?

  犬类管理不但在哈尔滨市是一件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热点问题。

  省犬协的迟进华会长说,对于犬类的管理,国外一般通过俱乐部进行行业管理,包括犬类的登记、防疫、配种等管理。省犬协的王常胜秘书长告诉记者,虽然哈市犬类办证和年检费已经下调,但这个收费标准对于市民而言还是比较高。在新疆养狗是不收费的。在比哈尔滨生活水平高许多的北京,办犬证才需100元。在与哈尔滨经济状况接近的沈阳,不办犬证仅收年检费150元。

  据记者了解,台湾关于宠物管理是这样规定的:宠物出生、取得、转让、遗失及死亡,犬主应到有关部门登记宠物身份标识,并植入芯片。芯片里的资料除了说明带芯片的狗已经注射过疫苗,接受过体检,不带任何犬类疾病之外,还包括可以辨别其身份的芯片号码和犬主的联系方式。

  而对于宠物登记费,则要经过协商决定。为减少执行上的阻碍与鼓励狗主人办理登记,台湾实行一年的半价优惠期,前三个月登记者可免收登记费,也就是说只收取宠物芯片、颈牌成本及植入手续费,每只狗仅需300元台币(相当于75元人民币)。

  采用芯片技术是现在比较先进的管理方法,不仅台湾在实行,新加坡政府也要求所有从国外带入本国的狗都必须植入包含动物详细信息的芯片,目的是为了减少狂犬病等犬类疾病的发生。这个芯片有助于发现带病的狗进口国,从而禁止从这个国家再进口病狗。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对本国公民以及本土狗构成威胁的犬类疾病。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政府也发布了类似的命令。而英国则称,芯片信息表明已经编号和注射疫苗的动物可以在进口时不再接受免疫检查。

  社会学者指出,宠物的增多,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提高管理能力,突出抓好对宠物伤人、传播疾病、污染环境等问题的管理,而不是将功夫放在“打狗”和收费上。

  宠物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实际上是宠物主人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折射。要引导百姓做个负责任的宠物主人,加强宣传和教育尤为必要。狗是很有灵性的动物,养犬人可以通过训练,让它遵守一些“行为准则”。

  只有政府的有效管理和民众的自觉行动结合起来,才能把合理饲养宠物同美化城市环境两方面结合起来,让百姓既可以饲养自己喜欢的宠物,又不违反城市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真正做到养狗与城市文明的和谐统一。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