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论如何加强林区生态建设
2005-09-07 09:27:0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文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7日电 题:论如何加强林区生态建设

  加快生态建设,增加和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覆被率,保护生态安全,已成为我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林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解决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之一。为此,大兴安岭林区准备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推进林业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林业发展的内在活力。首先要突出林业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实行社会化统一管理,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继续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使国有资产全部退出竞争领域,变资产运营为资本运营。全面深化森林分类经营改革,实行合同经营,形成经营和管护相结合的资源管理与经营的新机制。加快民有林的发展步伐,鼓励各种社会主体以承包、租赁、转让、拍卖等形式参与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通过对林权制度的有益探索,切实改变当前林地产出效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界定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生态公益型林场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商品经营型林场和国有苗圃全面推行企业市场化管理,使之成为按市场机制运作的市场主体。

  其二,构筑比较发达的林区特色生态产业体系,为建立新型的国有林区经济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依托该林区资源优势,抓好林木产品精深加工业、绿色食品、北药、特色种养殖和森林生态旅游等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巩固提高接续产业,全面构筑林区特色生态产业发展新模式和新产业体系。借助外力加快特色经济发展。把能推动特色生态接续产业快速发展的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利用制定的各种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向这些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倾斜,争取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制定科学的规划和产业政策,指导特色生态产业有序发展。要加强宏观调控,建立预测预警系统,规避市场风险。要增强特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其三,构筑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以保证森工企业在生态体系建设中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作用的发挥。要创造性地实施好“天保”工程。在林政管理上,要切实突出“严”字,出重拳严厉打击森林违纪违法行为。有计划分步骤地把应保护的公益林全部保护起来,尽快在该林区建立起以森林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区为主体,集保护、旅游、科研于一体的生态保护网络,达到生态、社会、经济三个效益的和谐统一。

  其四,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加快生态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统筹协调,整体推进。进一步完善园林城镇建设规划,确定好分步实施方案和措施,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态园林城市上档次、上水平的具体措施落实好。要把城镇乡村绿化美化与增强生态功能结合起来,与城镇周边的荒山造林结合起来,逐步提高绿化质量和档次。要对道路建设与绿色通道建设统筹规划,提高林区生态文明程度。二是产业支撑,规模扩张。要将生态城镇建设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通过特色节目活动和特色旅游项目,宣传打造城市形象,完善旅游设施,以产业的发展带动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健全设施,完善功能。通过城镇开发区、生态公园、文化广场建设等,使城镇环境更加优美,设施逐步健全,功能日益配套。四是盘活资源,经营城市。要按照市场机制,盘活土地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下功夫挖掘城市无形资产,聚集资金,为城市发展提供合理的拓展空间和雄厚的经济基础。

  其五,建立资金补偿和投入机制,以切实形成长效的保障运行机制。要落实好这项措施,要抓住和利用好国家政策来发展自己,要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广招财源;同时争取启动民间资本,通过这三种方式为生态建设开辟资金来源,启动植被恢复、国土整治等生态环境恢复工程和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等生态建设工程,保护好珍贵的濒临绝迹的珍稀物种和寒温带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加快生态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制定有偿服务、技术入股、比例提成、风险共担等新机制,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长效机制的建立上,要继续制定和完善生态建设各级组织领导机构,科学合理地进行职责和权力的划分,切实突出各级生态办的专业部门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