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伊春市一夫妇常年照顾老人 邻里情深临别赠房
2005-09-07 15:09:25 来源:东北网-林城晚报  作者:张永江 张艳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7日电 同一个楼住着,竟然不知道邻居的姓名,见了面形同陌路,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可就在人们慨叹人情淡薄的时候,在伊春市友好区有这样一对夫妇,3年的时间里,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儿女在外地的一对邻居老人。

  今年8月,72岁的黄玉凤老人突发脑出血,马士成、李伟华夫妻始终守护在老人的病床边,为老人擦屎擦尿,直到老人离开人世。

  前不久,75岁的刘如直老人要到天津女儿家定居,临走时,他将自己砖瓦结构的一套房子及电视机、洗衣机等物品,赠送给马士成、李伟华夫妻。

  爱心如细流

  刘如直、黄玉凤夫妇在友好区长胜委和平街居住,一双儿女在外地工作。儿女多次提出要接他们过去,而他们执意不走。多年来是邻居一对好心的夫妇,长期照顾着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默默地帮助着他们。

  今年42岁的马士成、李伟华夫妇,是在2002年5月13日,搬到友好区双子河街道办事处长胜委和平街的。他们的邻居便是刘如直、黄玉凤两位老人,老人的女儿在天津,儿子在青岛。儿女都不在身边,黄玉凤老人当时患有轻微的脑血栓,走路不稳,还经常犯病。

  有一次李伟华到老人家去串门,正赶上黄玉凤老人生病,脸色苍白,痛苦地躺在床上,老人还没有吃饭。老伴刘如直在地上来回走着,急得直搓手。

  李伟华见状,心里很是不安,哪能眼瞅着老人躺在床上不吃不喝,想到这儿她没说什么就回家了。回家后,李伟华熬好了绿豆粥送过去,黄玉凤吃了粥后,精神好了许多。

  从那以后,李伟华只要听说黄玉凤老人生病或者不愿意吃饭,她都会在家里熬粥或做点面片什么的给老人送去。老人如果不吃她就坐在身边,跟老人唠点贴心话,给老人梳梳头,用毛巾给擦擦脸……然后再劝老人吃点东西。

  日子久了,黄玉凤老人身体一有不舒服,李伟华就会像照顾自己的母亲一样去照顾老人。说来也怪,老人只要见了她,吃了她送过去的饭,病好像就会好一大半。李伟华见两位老人生活不方便,尤其是黄玉凤老人身体有病,老伴又不太会做家务,她便抽时间帮着洗洗涮涮,干点家务活。

  李伟华的身体也不大好,两位老人既心疼她也有些不好意思,只要见她一来,脏衣服、脏东西就藏起来。她还得到处找,然后统统地拿回家,洗干净再给送过去,感动得老两口直抹眼泪,逢人便说:“我们也不知道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她就像自己的亲姑娘一样知道心疼人。”

  有一次晚上下雨,老人家的房子漏雨了,刘如直老人来找他们。李伟华的爱人马士成正在睡觉,被叫醒后,二话没说,穿上衣服爬到房上暂时用塑料布苫了一下,屋里的“小雨”止住了,但是他却被雨浇感冒了。第二天,马士成又硬挺着,找来其他的邻居对老人家的房盖进行了彻底的维修。

  刘如直和黄玉凤见邻居两口子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也就不再把他们当外人。两位老人不管是家里有什么事,都找他们,把这一对好心的夫妇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样。

  有人说,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对李伟华夫妇来说,照顾老人一朝一夕容易,多年如一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一次黄玉凤老人感冒了,李伟华一天三顿给黄玉凤老人做粥喝,家里人也一天三顿跟着喝粥。大人还好将就,可正在上学的孩子却受不了了,一放学回来就喊:“妈妈饿死我了,我要吃饭。”等见妈妈端上的又是粥时,孩子的眼泪出来了,嘴里小声嘟囔:“妈妈你想饿死我呀?我好像不是您的亲生女儿,刘奶奶倒好像比你的亲妈还要亲,他们跟我们又没有关系!”

  听了这样的话,李伟华的心里也不是滋味,女儿平时很懂事,这几年她有时真的是顾得了老的就顾不得小的了。“好孩子,明天妈妈一定给你做大米饭吃,今天实在是没时间了,一会还得给刘奶奶洗衣服。”她向女儿保证。

  女儿说的也是事实,虽然是邻居住着没有什么关系,但与老人相处久了,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每天不管有多忙,不过去看一眼心里就不踏实。她心里真的萌生了一种犹如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的感情,一种令人牵肠挂肚的情愫。

  老太突发脑出血

  今年8月6日凌晨5时许,李伟华夫妇还没有起床就听见刘如直老人在院子里喊:“伟华、士成,你婶有病了,快过来!”李伟华夫妇急忙穿上衣服,跑到了老人家。

  只见黄玉凤老人躺在地上,口吐白沫,头上全是汗,再一摸裤子都尿湿了,喊了半天老人也不答应。

  

  三人一商量,必须将老人送到医院救治。马士成背着老人,李伟华扶着与刘如直老人一同打车将黄玉凤送到了友好医院,到医院后老人已经是连拉带尿。

  李伟华是个很“心脏”的人,她女儿小的时候,别的活她抢着干,却从来都没给女儿擦过一把屎。她一闻到孩子的屎味就想吐,更别说是给收拾。没有办法,女儿的屎尿就只能由孩子的爸爸代劳了。

  护士一边给黄玉凤老人打点滴,李伟华一边用卫生纸、湿毛巾给老人擦拭裤子上、身子上的屎尿,然后把黄玉凤老人用毛巾被包上。后来一提起这事儿,她自己也觉得奇怪:“当时就想着得给刘婶擦洗干净,对屎尿味没有平时那么敏感了,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

  他们见黄玉凤老人没有多大的好转,又往120急救中心打电话,急救车赶到后,李伟华夫妇又随急救车将黄玉凤老人送到了市第一医院。

  到了市医院后,CT诊断显示:老人脑出血,出血量已达140毫升。医生含蓄地告诉他们这对“儿女”:老人已病危,赶紧准备后事。

  给老人儿女的电话早已打过去,为了让他们能见母亲最后一面,护士一瓶药接一瓶药地打点滴,老人闭着的眼睛始终没有睁开,马士成、李伟华夫妇陪着刘如直老人寸步不离黄玉凤老人的身边。

  当日14时10分,监测器上老人的血压都变成零了,老人还是没能等到儿女来到床前看上她一眼。

  晚上,老人的儿女相继赶到时,老人的女儿拉着李伟华的手泣不成声:“小华,我们儿女没做到的事,你做到了,我们真的太感谢你了!”

  施恩不图报

  8月8日,在处理完老人的后事后,黄玉凤老人的儿女及刘如直老人开了个临时家庭会议,决定将刘如直老人接回天津女儿家去,而家中的所有一切,包括住房全都赠予好心的邻居——李伟华夫妇。就是这样他们仍然觉得欠这对没有任何关系的邻居的实在太多了。

  但有一事却愁坏了一家人,李伟华夫妇平日的为人他们都很清楚,人家并不是想图什么回报,只不过是出于爱心才会这么做。虽然全家人惟有这样的赠予,才能多少表达对这份难得真情的一片感激之意,但是如果没有个外人作证,让李伟华夫妇接受恐怕是很难。

  刘如直老人将平日很有说服力,也是邻居的杨喜冒老人请到家中,将一家人的想法全盘托出,让他说服李伟华夫妇将他们的一片心意收下。

  忙完了黄玉凤老人的后事,李伟华夫妇回去收拾自己被“扔”了多时的家。李伟华正在收拾屋子,黄玉凤老人的儿子刘玉东来找他们夫妇二人,李伟华以为家中又有什么事需要他们帮忙,便二话没说放下手里的东西,来到了刘家。

  刘如直老人拉着李伟华夫妇的手让他们坐下,杨喜冒老人先开了口:“伟华,叔求你个事你能不能答应?”李伟华想都没想就说:“行,有事您说吧,只要是我能办到的事,我一定答应!”闻听此言老人可乐了:“这件事你一定能办得到。”杨喜冒老人便代表刘如直一家人将全家人决定赠房一事做了简单的介绍。李伟华夫妇这一听可傻了:“别的事行,这事绝对不行,我们也没做什么,这房子无论如何也不能要。”

  刘如直老人将房证、土地证,还有上面有全家人签好字的赠房协议书,放到了李伟华的面前。李伟华夫妇转身欲走,被刘如直老人拦住了:“你平日对我们老两口,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孝顺,我也没把你当外人,从今后你就是我姑娘,我把房子给姑娘了,你们不要能对吗?”老人说着说着,动情地流下了眼泪。

  “这是我们全家人的心意,我做儿子的都没能在老人跟前尽孝,你做到了一般儿女都做不到的事,这份情不是这点东西能弥补得了的,只能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对于我母亲我们已经留有遗憾,对于你,还让我们再留有遗憾吗?”刘如直老人的儿子刘玉东激动地说。

  李伟华夫妇这下可真的犯难了,他们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再说老人的儿女也都是在创业阶段,并不是有钱的大款,房子加上屋内的东西如果卖掉,至少也值1万多元钱。

  李伟华夫妇仍在坚持,但老人一家人真的有些急了:“话都说到家了,你们怎么还这么固执?”

  这时,杨喜冒老人也被双方的诚意而感动了,作为中间人,更作为见证人,他对李伟华夫妇说道:“你们这两个孩子是怎么回事,人家是诚心对待你们,你们再不要人家就不乐意了!”“可我们就帮了这么点忙,这么多钱的房子我们还是不能收!”李伟华坚决地说。

  “伟华我跟你说,这房子你是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你们两家相处到这个情份上,你为啥还要伤人家的心?”杨喜冒老人下了最后通牒。夫妇二人真的是没有退路了,李伟华含着眼泪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在刘如直老人随女儿去天津时,李伟华哭成了泪人:“刘叔,如果在那边住不习惯,你就回来,这还是你的家,到时候我一定养你的老。”老人这时才说出了多年没有说出的心里话:“儿女早就让我们老两口过去,为了这事他们也没少跟我们生气,但我们一是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不太愿意走,更重要的原因真的是舍不得离开你们这对好孩子!”

  记者采访李伟华时,她的嘴起了大泡,她对记者说:“人家给我们房子,我真是上火,当初咱也没想到回报。房子我要了,但将来我有钱了,还要将房子的钱慢慢还给人家,不然我的心里不得劲!”图为李伟华夫妇在自己的家中。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