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9月8日电 题:用真诚育人她的教育词典里没有放弃访哈尔滨市32中教师王秀华
王秀华,在普通人眼中也许再平凡不过了,然而在哈市第32中学里,这位看似平凡的教师却用她慈母般的真诚和宽容感动着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每天6时准时叫爱迟到的学生起床,为让学生养成劳动的好习惯,把自己也编入班级值日表。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党员教师每天都在做着一些看起来很平凡,但却又让人感觉并不平凡的事。教师节前夕,记者采访了这位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育人崇高责任的哈市南岗区优秀教师。
据了解,学困生,往往是班级里的“另类”,对他们的管理,是班主任最头疼的事。而在王秀华所带的美术特长班里,67名学生中有50多名应该算是学困生。对这些学生王秀华总是喜欢用宽容、理解、尊重、淡忘来待他们。
班级里有一名叫刘宇(化名)的同学,打架、骂人、说脏话习以为常;不做作业如家常便饭。老师管严了,逃课;家长管严了,出走。他的父母双双下岗,家庭条件很差,再加上这样一个不省心的孩子,所以刘宇的母亲每次见到王老师都要哭诉一番。为了帮助这个孩子重新回归课堂,不知有多少个课间与夜幕中王秀华与刘宇促膝交谈,并到深街背巷里的黑网吧去找寻学生。深夜,当强忍胃部巨痛的王秀华又一次站在刘宇的面前时,令所有老师头疼的他流泪了。于是,几天后,王老师的办公桌上就有了这样一份奇怪的《协议书》,“老师,为了我,您每天吃不上早饭,胃不好的人,早晨不能不吃饭的,如果您每天按时吃饭,我就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如答应,请您在下面签字。”这回,王老师流泪了,她郑重地在这份《协议书》上签下了一个平凡的名字———王秀华。
面对自己为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王秀华告诉记者:“我有责任用我的真诚教育好每位学生,在我的教育辞典里决没有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