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职工,难,下岗再就业,更难。绥棱县有15000名下岗职工,几年来,绥棱县通过内转外输使12000名下岗职工重新找到了就业岗位,下岗再就业难谱的曲,在绥棱却唱出了《从头再来》动人的歌。
送走“技术人”
“虽说咱们会点技术,但这企业不景气了,下岗了,这技术也没有多大用处了。”
面对一位位身有一技下岗工人的慨叹,绥棱县首先从培养他们的勇气入手,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重新择业,并把这些“技术人”的档案进行分类管理,设立专门的“人才库”,列为劳务输出的重点“储备人才”进行“因技定向”输出。让他们“怀技上岗”发挥一技之长。
绥棱县第二建筑公司下岗职工齐凤玉是一名出色的瓦工,2000年下岗后,一直是“储备人才”,2004年绥棱县与俄罗斯布市签订建筑用工合同后,齐凤玉第一个被县里“请来”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输出合同,如今老齐在布市一个月就可以拿到1800元薪水。
粮食下岗的化验员去了大连,鞋厂的下岗技工去了山东威海,钢厂的下岗的焊接工去了天津,曾几何时,绥棱下岗的“技人”如今成了全国各地用工的“香馍馍”。仅去年以来,绥棱县就输出各类技术型下岗工人1000多人。培养“手艺人”
“在岗时咱就没啥技术,现在下岗了,咱们能干点啥呢?”
面对一些下岗职工的自卑心理,去年,绥棱县把原农技校、农机校、农广校、技工学校等九所职业培训学校进行整合,成立了绥棱县职业技术学校,并针对用工市场的需求开设了电动缝纫、家政服务、汽车驾驶、保安等“热门专业。”设立了培训服务窗口,对下岗职工进行免费培训。培训就业,持证上岗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打开了方便之门。2000年,朱立成下岗后,一度消极,2004年通过在县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拿到了焊接证,如今朱立成已在哈尔滨一家汽车维修中心找到了活计,月收入1000多元。
自去年年初以来,绥棱县共有2000多下岗职工接受了免费培训,并找到岗位。
关爱“弱势人”
“女四十,男五零。下岗再就业真难行。”对这些下岗职工中的特殊群体,绥棱县采取了特殊的扶持办法,政府出资购买保洁、保绿、公共设施维护等公益性岗位,解决“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
今年42岁的刘海琴下岗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去年政府出资为她购卖了一份保洁的工作,如今刘海琴每月有300元的固定收入。
仅去年一年,绥棱县就为260名“4050”人员购买了公益性岗位。
同时,绥棱县还对全县领取优惠证的人员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92家下岗职工创办的企业减免各种税费近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