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9月13日电 周春丽,一个曾经是下岗工人的普通女人,仅两年时间,专挑朋友下手,行骗27次,骗得赃款208.9万元。近日,周春丽被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9月初,一些受骗人找到记者,倾诉上当受骗的经过,时至今日,他们仍唏嘘不已……
专骗身边朋友
周春丽何许人?43岁的周春丽曾是哈市农机五厂工人。1993年她从工厂下岗后下海经商,在道里区太平湖度假村担任副经理。1998年,周再次辞职,先后向朋友借了几十万元承包了新纪元酒店,在闽江小区开了一家茉莉饭庄。两个饭店都因管理不善,最终倒闭。
周平素读书看报,将一些领导干部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她与朋友闲聊时称:她商海打拼的过程及积累的经验,最成功之处就是结识了许多“大领导”,并成为知心朋友,找他们办点儿事不成问题,并有意透露能办的大事包罗万象,可以轻松办理就业、升学一条龙业务;能办低价购房、高息贷款等等。说者有意,听者有心,身边的朋友每遇到难办的事,都会找这个“能人”商量,让她出谋划策。
2002年7月初,周告诉朋友王某,她认识某建设主管部门的领导,可以给王某在鸿翔名苑花22.8万元低价买到使用面积90平方米的住房。这个价格比市场价便宜了七八万元,王某立即把22.8万元房款交到周的手上。3天后,王某又带着朋友刘某找到周,求她帮刘某在鸿翔名苑买一套使用面积200平方米的住房。周打了几个电话后称,41万便可买到。刘某毫不犹豫地带着周到银行办理了转账手续。2002年11月,周知道朋友何某的女儿没有工作后,就向何某透露,她可帮何某女儿办到海关工作。何某的侄女知道此事后,分四次将11.5万元好处费存入周的账户。2003年初,王某和何某迟迟等不到周的“佳音”,就不停地向周询问事情的进展情况。一个月后,王某和何某见周仍没消息,便与周的其他朋友通气,这时大家才发现:周从未办妥过一件事,大家受骗了。于是,十多人同时向周追要“好处费”。
出逃行踪诡秘抓捕艰难
2003年4月,周被“追债人”追得无处躲藏,知道骗局已败露,决定出逃。为了不连累丈夫和儿子,4月25日,她与丈夫办理了离婚手续,随后开始逃亡。2003年11月,王某和何某联合被骗的十余人到公安机关报案,警方立案侦查,通缉周春丽。
2004年3月,侦查人员获知周在北京市,便立即赶赴北京市执行抓捕。然而,此时周已返回哈市。侦查人员追回哈市后,周又闻风而动,突然没了踪影。侦查人员随即对周实施网上通缉。同时,办案人员获得一重要线索,逐步掌握了周的行踪。2004年6月,周从大连潜回哈市,在郊区一间破房里见到了丈夫和儿子。次日,她又留下“遗书”,再度潜逃。2004年7月21日,警方终于在大连开往哈市的火车上将周抓获。
200万赃款仅剩8000元
警方在办案过程中发现,所有受骗人均是周春丽的新老朋友,这些人的损失十分惨重。
阿城市一个下岗职工许某求周给儿子办成公务员,掏出9万元“好处费”给周。现为还债被迫将住房卖掉,一家人无处可归。有些受骗人事后总结,他们受骗的主因是缺乏与朋友交往中的自我保护意识,考虑朋友的面子,就是发觉犯罪的苗头却不向公安机关报案,而是抱着幻想,直到找不到人,错过抓捕犯罪嫌疑人和追赃的最佳时机,才幡然悔悟。
周诈骗犯罪所采取的手段,一是谎称自己是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以眩目的政治头衔迷惑朋友;二是自称与某些领导很熟,并与他们的亲属共同做一些领导不便出面做的土地开发、批销石油等赚钱生意,或自称后台有富商支撑着,以巨额的财富诱惑人;三是以“女能人”的身份出现,使朋友相信她是一个办大事的热心人,能办要紧事情:帮朋友的子女进入法院、海关、公安局工作;帮朋友的子女进入重点高中、考上研究生、当兵;帮朋友低价买豪宅等。
周更善于伪装自己,节假日时,她将朋友全家领到大宾馆住几天,对朋友说这是政协委员的待遇,和朋友共同分享;给朋友的孩子送电脑;到市场买10箱带鱼送朋友品尝等,热心和具有亲和力的表现,迷惑了许多朋友,直到周被抓获,一些受骗人还在痴心地等待周帮他们办大事。
此案侦破后,周交代,她根本不认识省市领导,向办事人收取巨额的“好处费”都用于放贷、偿还先期借款、购买彩票及个人挥霍之用了。周被抓获时,她向30多人实施诈骗的27起案件所获得赃款208.9万元,仅追回了8000元。
案情分析
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李光分析周诈骗案特点:涉案金额巨大,受骗人众多,犯罪情节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由于受骗人在案发8个月后才报案,使许多重要证据的收集工作变得困难重重。周在实施犯罪之初便制造了种种为自己开脱罪名的假象;携款出逃后先后在数个省市隐匿,又给后期审讯和抓捕工作造成困难。
周文化不高,人不出众,手段也没有高科技含量,却屡屡得手,正如她交代,她瞄准处于就业、求学、消费等诸多方面盲目择机的朋友及亲属,抓住他们喜走捷径、贪便宜的心理,轻易骗取钱财,而且被人认可。
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政工科科长富丽琼提醒,目前,公安机关侦破的多起诈骗案,诈骗犯罪嫌疑人文化不高,但骗术很多,大多选在亲朋遇难时花言巧语实施骗局,提醒市民增加自我防范意识,警惕身边的经济诈骗陷阱。一旦发现受骗立即报警,不要对骗子报有幻想,否则将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给破案增加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