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一张误诊的乙肝诊断书让5龄女童两年换14家幼儿园
2005-09-14 08:02:5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4日电 5年前,患有乙肝的母亲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产院诊断女婴也是一名“乙肝患者”。从此,这名小小的“乙肝患者”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特殊的“待遇”。在一次偶然的体检中,家人发现,孩子是健康的!得知这一消息,泪水悄悄滑过女孩母亲的脸颊……

  家住哈尔滨市的张秀丽女士向记者讲述了一段辛酸的故事。张女士15岁那年,在学校的一次常规体检中被查出是一名乙肝大三阳患者,虽经多次治疗,但病情没有好转。2000年初,她怀孕了,家人在欣喜之余担心孩子生下来后也是一名乙肝患者。通过咨询,她得知孕妇在注射疫苗后,孩子有90%的机率是健康的孩子。在防疫站,她注射了3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要求进行了全程免疫。

  2000年12月1日,张女士在哈市红十字中心医院自然分娩产下了一名女婴。张女士急切地想知道孩子是否是乙肝患者,检查后医生说:“这孩子和她的妈妈一样。”

  张女士说,孩子非常聪明可爱,她给孩子起名叫宁宁,希望孩子一生都平安顺利。但是,从宁宁两岁多开始,除了爸爸和妈妈,宁宁几乎没有被别人抱过,更别说是被别人亲过了。

  张女士啜泣地对记者说,因工作原因,也为了不让孩子失去启蒙教育的机会,家人决定把宁宁送到幼儿园。在对孩子的健康状况进行隐瞒后,张女士将孩子送到了一家私人幼儿园。然而在这里,宁宁第一次受到了歧视,感到了孤独。老师在一次与宁宁的聊天中偶然得知孩子是乙肝患者后,态度马上发生了转变,不再哄宁宁,更不让别的小朋友与她一起玩。幼儿园的老师教孩子们跳舞,小朋友们谁也不理睬宁宁,她就独自躲在角落里,孤零零地看着同伴们尽情地玩耍。宁宁只能回到家对着镜子一个人跳。宁宁每次受到冷落,都会委屈地问:“妈妈,小朋友们为什么都不愿意跟我一起玩?老师也不理我呢?”听完后,张女士无言以对,只是抱着女儿流泪。宁宁非常喜爱一个娃娃,并给娃娃起名字叫佳佳。一次,张女士到幼儿园接宁宁回家,看到她正对着佳佳说:“我们永远是好朋友,因为你不会不理我。”

  为了不让孩子再受歧视和冷落,张女士决定给孩子换一家幼儿园。但有名气的幼儿园要求严格,她怕孩子进不去,只能选择一些规模小、偏远的幼儿园。为了让幼儿园收下孩子,张女士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说谎,幼儿园如果要求她提供孩子的健康证明,她也只能一拖再拖,实在拖不下去了就再换一家幼儿园。经常是一个月左右就得换一家幼儿园,在2年多的时间里,她共给孩子换了14家幼儿园。

  从出生到现在,宁宁的姥姥、姥爷从来没有亲过外孙女一口,每次吃饭宁宁都会有单独的一套餐具,她吃剩的饭菜会被全部倒掉。张女士说,一次他们全家人要到亲戚家串门,亲戚家为此全家人都打了乙肝疫苗。经过多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宁宁的性格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天真活泼变得唯唯诺诺,胆怯自卑,可怜的孩子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说着说着,张女士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

  事情在今年发生了改变。8月份,张女士带孩子去体检,医生平静地告诉她:“孩子肝功正常。”医生的平静却犹如晴天惊雷,张女士从医生手中抢过化验单仔细看了半天,在确认孩子不是乙肝患者后,她顿时泪流满面。带着复杂的心情,她又带着孩子来到了另一家大医院进行检查,结果仍是:孩子一切正常。

  张女士和家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不知是高兴还是气愤。这么多年的委屈一幕幕地涌上了她的心头。只因医生的一纸定论,她和家人5年来承受了别人想不到的痛苦和歧视,夫妻两人为此还闹过离婚。虽然孩子被确诊没有患乙肝,但从前活泼可爱的宁宁现在已经变成性格内向、孤僻的孩子了,不敢主动和小朋友玩耍。一次次地受到冷落和歧视,已经在她幼小的心灵埋下了阴影。直到现在,孩子在吃饭时都会主动要求:“妈妈,我用自己的小花碗。”

  对此,记者采访了当时张女士生产并给孩子做检查的哈市红十字中心医院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认为张女士和家人为此承担了一些本不该有的经济和精神上的压力。但这件事情的结局是好的,并未发生不良的后果,医生没有责任。该负责人表示,她会对此事情进行调查。□本报记者张强

责任编辑: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