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大兴安岭绿色GDP重估森林“家底” 环境价值年约780亿
2005-09-16 08:53:0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贾红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9月16日电 我国的最北端,有一片苍茫、浩瀚的林海,她护卫着黑龙江和松花江两大水系,并与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一同构筑了松嫩平原以及整个东北、华北地区的生态屏障。这里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生态系统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然而经过几十年大规模的采伐,这里的森林资源储备急剧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由此,如何让日渐衰老的“森林母亲”重焕生机就成为一个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领域的深层次问题。

  从2002年开始,大兴安岭地区以区域发展为着眼点,提出对大兴安岭森林价值进行评价,并探索将森林资源纳入绿色GDP核算研究,力求为大兴安岭林区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这在全省开了先河。

  3年来,由当地林科所科研人员与北京林业大学专家组成的联合课题组在深入研讨国内外相关案例,并紧密联系大兴安岭的区域特点后,对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价值进行了评价,计算出了基于森林的绿色GDP,并力求准确地反映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当地森林资源的影响。

  这部名为《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价值评价及纳入绿色GDP核算研究》的报告一经推出,即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位权威专家聚首加格达奇,针对这份在当前具有强烈探索意义的报告各抒己见。报告的起草者认为,实行绿色GDP核算对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森林进行合理生态补偿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专家们则畅所欲言,并力图为大兴安岭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年约780亿元森林环境价值凸显生态功能

  大兴安岭广袤林区具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价值。但是如果以统一的货币单位进行计算,大兴安岭的森林究竟值多少钱?

  在这部报告完成之前,恐怕没有人能够说清楚。

  在报告中,作者通过分别计算森林的经济价值、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将三个价值类别的总和累加,得出的结论是,大兴安岭森林年产出效益为820.04亿元。其中,森林的经济价值为每年31.61亿元;森林每年所产生的环境效益为779.78亿元;森林的社会效益为每年8.65亿元。

  对于这样的结论,专家们有着整体的认同,但对于具体的计算方法则各有见地。

  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侯元兆认为,报告非常细的摸清了大兴安岭林区的家底,具有开创性。但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对于环境资源的核算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只能说这部报告大致反映了大兴安岭森林的实际价值。而来自国务院法制办的金武卫处长则指出,报告改变了人们对森林价值的传统思路,让阅读者更全面认识到森林的价值,但是,报告中关于森林价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是借鉴了国外的理论,经验还不成熟。

  在讨论中,专家们认为对森林价值的核算,更多的是起到一种警示作用,根据报告得出的数据,大兴安岭森林每年所产生的环境效益为779.78亿元。虽然这一数字的精确性还有待商榷,但是,其在所有价值中占有绝对优势的事实不容置疑,这也更具有说服力的表明,森林的生态功能远远大于其作为木材被采伐的带来效应。

  绿色GDP核算警示资源珍贵

  关于绿色GDP,报告的起草者认为,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绿色GDP核算将经济活动中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从GDP中扣除,以反映经济活动的净增长。报告的起草者认为,基于森林的绿色GDP核算,可以揭示国民经济增长的森林生态、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成本,反映森林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能全面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的影响,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据悉,目前各国通用GDP来表达经济增长的数量。但是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总量核算的核心指标,GDP没把资源和环境成本计算在内,只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否,而不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因此,有人也称它是“灰色”GDP。

  显然,作为一种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核算代表了先进的发展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傅崇兰认为,大兴安岭地区在国内率先进行绿色GDP核算,这一方面说明当地政府官员具有先进的发展观,另一方面也使人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到环境资源的价值所在,充分说明以破坏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方式是不可取的。同时,这个课题的开展,也为大兴安岭地区规划未来发展蓝图提供了依据。

  但是,绿色GDP核算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多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致力于此项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关于这种新的核算体系也存在着不少争论。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也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绿色GDP结果。在绿色GDP核算中,自然环境资产的定价是一个难题。比如由于某一片森林被毁,造成当地水土流失,周边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这个损失如果以货币单位来衡量该怎样定价?

  对此,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副司长高敏雪认为,当前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绿色GDP核算是一个非常紧迫而且实际的话题。但是,这并不代表绿色GDP核算就是一把万能钥匙。在整个绿色GDP核算中,核算的结果好比金字塔的塔尖,只是对下层基础的体现,它更多的是起到一种警示作用,它将促使社会形成一种珍视环境资源的观念。因此,在核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核算结果下面的不同层面,从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大兴安岭:绿色GDP核算仅仅是开始

  在当前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下,大兴安岭对森林资源价值评价并力图将其纳入绿色GDP核算,这显然是一次可贵的探索。

  据高敏雪副司长介绍,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局成立绿色GDP联合课题小组,开展自然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点研究,并在指标体系建立、价值核算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全国有十二个试点省区,我省大兴安岭在这一课题的专项研究方面走到了全国的前面。

  不过,在对课题本身所具有的开创性意义充分肯定之后,专家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报告是否能为大兴安岭寻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此次调研结果,课题组认为大兴安岭应该在生态补偿政策的研究,落实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以及加强绿色财富政策的制定等三个方面拿出实际可行的措施。在生态补偿政策方面,课题组建议对大兴安岭建立生态省建设专项基金,同时开征生态补偿税,建立大兴安岭地区协调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并建议将生态补偿机制纳入法制化轨道。

  但是,对于课题组提出的结论与对策部分内容,专家们普遍感到“不解渴”,认为报告还没有给大兴安岭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正如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处长李海林所指出的,报告应该做出更为详尽的规划,即大兴安岭如何盘活用好森林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从而探索出一条产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专家们相信,未来,随着对这一课题的更深入研究,大兴安岭必将成为我国最北端那片永远生机勃勃的绿色海洋。

  链接

  世界各国森林资源核算的研究现状

  美国认为环境包括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效益包括物质方面的正效益,也包括自然资源的使用对环境造成损害的负效益。在核算上,对现有的核算账户进行修正,把环境当成一个生产部门,计算环境治理及防止污染的费用投入,并估价效益产出。

  德国在森林资源核算中编制了三个账户,即:林业当前账户、林业平衡账户和林业积累账户,以反映森林资源资产的变化情况。

  加拿大在核算中多数省的立木价是根据采伐后的销售价格,用市场价逆算法计算的。立木价由省政府制定,并根据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价格指数的变化定期进行修正。根据采伐许可证持有者的年收入,省政府规定林价总额。然后按拨交采伐的林分价值进行比较评估,再将其分配给各采伐许可证持有者。

  澳大利亚为反映森林资产、效益和成果,在林业核算中使用四种不同的会计方法。即:林分法、永续利用法、估价法和现金会计法。反映森林资产的历史成本和价值。

  背景资料

  绿色GDP

  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绿色GDP”一词成为一时之尚。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使“关注自然生态成本”成为社会共识。绿色GDP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指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197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了“生态需求指标”即ERI。挪威是最早开始进行自然资源核算的国家。为此,挪威建立起了包括能源核算、鱼类存量核算、森林存量核算,以及空气排放、水排泄物、废旧物品再生利用等项目的详尽统计制度,为绿色GDP核算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学者、专家关于绿色GDP概念与算法的研究开始起步。从2003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对全国的自然资源进行了实物核算。这正是开展绿色GDP核算的重要基础。从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成立了绿色GDP联合课题小组,绿色GDP核算方法研究也首次列入2004国家社科基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