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9日电 市场在第三产业的资源配置中没有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多;一些行业对非公有经济和外资也没有完全放开;新增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仍集中在传统行业里
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近日完成的“对去年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4年,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为29.4%,为1998年以来首次降到30%以下。
另据这份报告,去年,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幅度为9.3%,为“十五”以来产业增幅最低的一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8.7%,而北京、安徽等省市该数值为50%以上,辽宁、湖北等省市也超过40%。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田宝强对此认为:“不正常。”
据了解,当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约为33%,世界平均水平为64%,一些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为45%。
据田宝强介绍,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发展较快的兄弟省市的经济发展轨迹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的工业化中期,无论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还是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亦或是其容纳的劳动力,都会大幅攀升。而我省不升反降,这一现象很不正常。
据省发改委在这份分析报告指出,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在第三产业的资源配置中没有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多。银行、保险、电信、民航、铁路、教育卫生、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等领域,仍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其它一些行业对非公有经济和外资也没有完全放开。
数据表明,去年,黑龙江省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业等第三产业新兴行业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为36792户,仅占总数的5.7%。新增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仍集中在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娱乐业、居民服务业等传统行业里。新增的从事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及文化体育等新兴行业的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717户,仅为同期新增第三产业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的1.7%。
田宝强认为,除了市场化程度低之外,黑龙江省城市化实际水平不高、居民收入水平低、人才稀缺等均是制约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
据了解,为了发展第三产业,省发改委列出了今年的发展重点行业:旅游、现代物流、中介服务业等,同时将推出系列推动和扶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