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7日电 沿着两侧长满草木的公路,驱车行至黑河市原202国道9公里处,眼前即是一片开阔地带。一个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区正在昔日的荒地崛起,7座二层楼高的硅冶炼炉热腾腾地忙碌着,生产出的工业硅90%出口美国、日本。黑河经济合作区同志介绍,这只是一期工程,二期将重点建设铬铁系列产品、聚氯乙烯、石墨电极等项目,目前已有燕山工贸、黑化集团、北京蓝星等企业入驻。
如此多的高耗电产业集结边境,是因为这里有源源不断、价格便宜的电力供应。而让黑河有底气使出这样大手笔招商的原因,则要归功于跨江输入俄电项目。
俄罗斯年发电量达1万亿度以上,其中大型发电站多集中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目前仅西伯利亚动力公司一家的年闲置发电能力就达200亿度以上。
我国则进入电力紧缺时代。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除了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等领域外,中俄双方一直在积极探讨从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向中国大规模输送电力。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米哈伊尔·季塔连科等专家认为,俄有能力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邻近国家供应其廉价而丰富的电力资源,这对俄罗斯、中国以及该地区的其他国家都有好处。
区位优势明显的黑河适时打出了引俄电过江牌。
2002年7月,当时的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等中国有关部门正式批准了黑河市从俄进口电力的申请。同年10月,黑河市政府以及黑河星河电力有限公司在莫斯科与俄罗斯统一电网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代表正式签订了电力贸易合同。按照合同,2004年至2019年,中方将从俄引入600亿度电力。
俄方承诺,向黑河输出的电力价格最初为每度1.8美分,随着输电量的逐步扩大,电价也将会随之逐步下调。目前,省电力公司架设的跨江输电线路承担从俄输电的工作。由于年输电量从2006年开始将达到每年10 20亿度,星河公司正在准备投资新建一条横跨黑龙江的线路,以满足输电要求。
据黑河市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苏振平介绍,黑河购入的俄电全部用于新兴基础工业园区的高耗能产业。
在新兴基础工业园区,一家金属硅冶炼厂正干得热火朝天。现场指挥说:“优势当然很大,在内地电价最少要0.48元,按照1吨工业硅耗电量1.1万度计算,公司两个冶炼炉每年可以节约成本近2000万元。我们选择在黑河开厂,看好的就是稳定的电力资源与便宜的价格。”
省商务厅副厅长林鸿绪认为,中国从俄邻近地区大规模进口电力,不失为一条解决国内电力短缺的经济可行途径,黑河自俄进口电力正是有益的尝试。同时也为边境地区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事实验证了行家的判断。
黑河市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区今年1 8月份已实现税收1200万元,预计全年生产工业硅3万吨,消耗电量达到3.5亿度,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5亿元,1 8月,实现财政收入2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