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孩子每月雇计时工擦课桌和地板上的灰 谁让孩子不会劳动了
2005-09-19 08:34:4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史延志 徐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9月19日电 徐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小学。开学前,老师问家长:你们是每天来两名家长打扫教室卫生、还是出钱请计时工来打扫?家长们一致表示请计时工。尽管这笔费用平摊到每个孩子头上,一人一个月只需交两三元钱,钱并不多,但是请计时工也不过就是擦一下孩子们的小课桌和教室的地板。难道六七岁的孩子连小课桌都不会擦吗?又是谁让现在的孩子不会劳动的呢?

  家长:学校该给孩子足够的信任

  徐女士说,她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自己小时候老师常说的一句话:要把地刷得“露白茬”。那时候每周学校大扫除,同学们都会从家里带来一把小草根刷子,用抹布把课桌椅都擦干净后,大家就会把椅子倒扣在课桌上,然后蹲在自己的位置上,用小刷子把自己课桌椅下的那片水泥地面刷出本色,也就是老师所说的“露白茬”。那种劳动没有哪位同学会觉得累,倒是在扫除结束后看着干净整洁的教室有一种成就感。徐女士说,现在的孩子不用再用草根刷子刷地了,因为很多学校的教室里都铺上了地板革,是很容易擦干净的,六七岁的孩子完全能够干好这些活儿,何必非要雇计时工。

  在哈尔滨市某重点小学校园外,每天下午四点多钟都会出现这一幕:老师把放学的小学生领出来,接孩子的家长立刻围拢过来。老师有时手举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当天的家庭作业,有时用麦克风直接告诉家长今天的作业和回家要准备的第二天上学要带的东西。对此,一位家长不解地说,孩子刚上学,家长来接送无可厚非,但如果每天都由家长来记下家庭作业,而不让孩子们自己记,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学会自己记作业,学习能力怎么能自理呢?!这位家长认为:学校和老师应该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锻炼的机会,给学生一段适应的过程,在这段过程中允许学生做错或做不好,帮助他们纠正,这样孩子才能逐渐进步,那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得从孩子小时开始。

  学校: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对于家长们的这些看法,学校和老师则有他们的苦衷。小学教师孟老师说,现在的家长都过于注意对孩子智力的培养,重视孩子的学习,关心的是孩子考试分数的高低,因此在学前就让孩子学很多东西,却往往忽视了在家应加强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不让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甚至连家务活都不让孩子干,孩子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许多孩子到学校来后连洗抹布都不会,根本擦不干净桌椅和地板,更不要说擦玻璃这样的活儿了。而且现在的家长也很“矫情”,孩子在学校有一点点的委屈,家长就会找上门来,老师们也很害怕孩子在劳动中受伤,与家长产生争执,有时不得不采取其他方法。

  学校应是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地方,劳动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市教育局德育办石处长说,学校教育的课时安排中都有劳动教育课时,有的条件比较好的学校甚至还有自己的劳动教育基地,学校也一直在教育孩子要热爱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应该说,像徐女士儿子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做法只是个别现象。但是,也不能否认,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现在大人们提供给孩子的劳动机会要比这一代的家长小时候所得到的劳动锻炼机会少得多,这其中有生活条件改善了、本身劳动工作量就减少了的原因,但大人们对孩子不劳动的纵容则是主要因素。这一点,学校、老师和家长都有责任,都该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孩子:不是我不干,是你们不让我干

  王女士的儿子今年考上了外地的大学,与那些跟着孩子到学校千叮咛万嘱咐、百般不放心的家长不同,王女士放心地把孩子送上了火车。她说,儿子的自理能力很强。因为自己在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锻炼孩子自己洗小手绢,后来上小学了,又让孩子自己洗袜子。即使在高三学习最紧张的一年,儿子都一直是自己洗衣服。王女士说,当初自己这么做,许多人都认为她这个妈心太硬,甚至连自己的父母也不赞成这个做法,但是她自己坚持了原则。现在大家看到她的儿子这么出息,也都了解了她的这一番苦心。她说,要让孩子成长,家长首先要给孩子成长的机会。记者采访中,许多高中生都表示:不会劳动的责任不在我们,不是我不想干,而是你们大人不让我们劳动。

  其实,每个孩子天生都是有劳动愿望的,他们愿意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如果家长在家里能够为孩子提供参加劳动的条件,从而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将来就能够克服懒惰情绪,成为一个爱劳动的人。遗憾的是,在德、智、体、美、劳各项发展中,绝大部分家长都过分注重“智”的开发,而没有把德、体、美、特别是劳摆在与“智”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强行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机会,导致现在的孩子爱劳动、会劳动的少。有一项调查显示,在现在的独生子女中,有69.7%的孩子明确表示从没做过或很少做饭;63.2%的孩子表示从没洗过或很少洗衣服;48.1%的孩子表示从没做过或很少做洗碗、洗菜等简单家务劳动;38.6%的孩子从没买过或很少买东西;31%的孩子从没做过或很少做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国儿童平均每天劳动时间为11.32分钟,远远低于美、英、日等国的孩子。

  劳动是一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语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孩子连起码的家务劳动都做不了,将来怎么能做大事?不要说做大事,就连生存的基本技能都难以具备,这恐怕不是家长们的本来意愿。王女士说,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作为一个迟早要进入社会、充当一定社会角色的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和自立自强。因此,家长和老师在引导孩子劳动的过程中不要强求孩子干活的多少与质量,而要重视孩子参与的过程,善于发现孩子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同时对其失误要予以耐心细致地纠正,引导孩子学会劳动,并在劳动中培养其责任感。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