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9日电 题:积极巩固治理教育乱收费成果
新学期开学之时正是教育乱收费的多发、高发期。纪检监察机关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措施,制止教育乱收费问题,防止一些中学收费不公开、不透明,一些高校收费太高,以及一些名目繁多的变相乱收费,以巩固治理教育乱收费成果,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要明确认识。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巩固治理教育乱收费的成果,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迫切需要;是体现教育公平原则,维护教育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和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把治理教育乱收费作为纠风专项治理的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群众的满意度也在逐年提高。但是由于有限的教育资源与迅速增长的教育需求的矛盾,教育乱收费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巩固治理教育乱收费的成果,必须靠深化治理整顿作保证。新学期伊始就要从治理教育乱收费检查入手,督促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和落实“一费制”,不折不扣地贯彻教育经费集中拨付的规定,按时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制止任何部门截留、挤占、平调、挪用教育经费和学校的收费收入,保障义务阶段学校公用经费落实到位,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要突出重点。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推行“一费制”、加大教育投入是治理教育乱收费的一项治本之策。从去年秋季开学以来,我省实行“一费制”,各级政府把教育经费拨付纳入目标管理,收到明显的效果。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执行“一费制”过程中还存在力度不够、政策走偏,没有按照规定将教育经费拨付到位,甚至预算中的教育投入为零,截留、挤占、平调、挪用教育经费现象时有发生。纪检监察机关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针对上述问题,集中检查各级政府义务教育学校实行“一费制”和对公用经费投入保障情况,让学生家长清清楚楚交费,学校规规矩矩收费,社会明明白白监督,切实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要求真务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从治理乱收费做起。而治理教育乱收费又必须从源头上治理、从源头上监督,建立健全教育收费的监督管理制度。要不断完善农村学校“三保”投入机制,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的投入机制,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中小学生的“两免一补”即免杂费、免课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政策。要继续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继续稳定高校收费标准,严格高校收费的监督管理。严禁搭车收费、扩大范围收费等乱收费行为,完善收费公示、收费听证、收费审计和校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依法收费、依法管理的监督制约制度。要加大对学校财务的监督力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把有限的教育资金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发展上。纪检监察机关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坚决把住学校春秋两季开学的关口,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于顶风上、严重违规违纪的乱收费案件,要坚决查处。尤其是与招生录取挂钩乱收费的高校,更要从严处理。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曝光乱收费案件,以儆效尤。
———要坚持标准。树立人民满意的教育形象,是一个必须坚持的标准和工作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坚持加大教育投入、规范合理收费、治理学校乱收费两个“三管齐下”的惩治与预防乱收费的长效机制。具体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是各级政府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纳入责任目标管理,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保证教育发展,满足教育事业的需要。正确把握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形势,增强治理教育乱收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鲜明的态度,更加扎实的措施,切实把治理教育乱收费摆上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抓住不放、抓出成效。二是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收费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全面推行校务公开、收费公开,通过收费项目公示、收费标准公示、收费听证等制度,实行阳光收费,把国家的收费政策交给群众,从源头上抑制乱收费问题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三是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公用经费得到全面保障,截留、挤占、平调、挪用教育经费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四是各级政府加大对治理教育乱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查处顶风违纪的行为,该通报的通报、该曝光的曝光,使所在地区教育乱收费明显减少,社会和群众对教育收费的满意度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