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1日电 昨天,哈药集团举行增资扩股庆祝仪式,重组增资改制工作圆满完成。据悉,哈药集团成功引资20.35亿元,创黑龙江省单项引资历史之最,该集团也由国有企业转变为中外合资企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宇新,副市长丛国章会见了哈药外资股东。
据了解,美国华平投资、中信资本和黑龙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以现金方式向哈药集团增资扩股20.35亿元人民币,分别获得哈药集团22.5%、22.5%和10%的股份,成为哈药集团的新股东。原股东市国资委持有45%的股权,保持其第一大股东的地位。7月20日,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准哈药集团设立为中外合资企业。8月1日,重组后的哈药集团正式获得由市工商局核准颁发的工商营业执照。此次增资扩股,使哈药集团拿到了打开国际市场的一块“敲门砖”,也将为哈市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哈尔滨日报报道,昨天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宇新会见了以联席总裁纪杰先生为团长的美国华平投资集团高层负责人及中信资本市场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兼董事张懿宸先生一行。
杜宇新说,哈药集团是哈尔滨市国有重点企业,也是国内医药行业的重点企业。哈药增资扩股不仅在哈尔滨市,而且在国内资本市场引起极大关注。他表示,在哈药增资扩股完成后,投资各方应当共同努力,发挥哈药的优势,弥补哈药的不足,巩固和加强它在国内医药行业的领头羊地位,争取在更短时间内使它成为世界级企业。
据新晚报报道,资产总额已过百亿的哈药集团在17年间经过3次重大改革,由一个国有独资公司变成中外合资企业,闯出了国企改制的新路,也为哈药集团向国际舞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国有企业改制的成功典范。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哈尔滨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在原哈市医药管理局所属的31家国有企业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具有自主经营权的国有独资企业,成为国内医药行业国有企业改革的先行者。
1991年,哈药集团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改革,哈尔滨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改组分为两部分:哈药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合理分割为两部分:哈尔滨制药三厂、哈尔滨制药六厂、哈尔滨药材总公司、哈尔滨医药供销总公司等效益较好的12家企业保留在股份公司中,作为股份公司的分公司。12家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折为国有股18764万元,由哈药集团有限公司代表国家持有;1990年1月12日,哈药集团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发行6500万元股本金,由哈尔滨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和管理,并将集团公司的19户企业划出,以集团公司子公司的地位存在。1993年6月,哈尔滨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黑龙江省及中国医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上市12年,在资本市场先后融资15.17亿元,为公司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2004年,哈药集团资产总额已经达到100.3亿元,实现利润3.1亿元。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资产独掌局面的弊端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暴露出来。面对国内医药企业的联合重组日渐升温,哈药集团面临第三次改革,借助战略投资者的资本优势,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进行资本扩张,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哈药集团新的发展方向。
2004年12月,哈药集团与中信资本、美国华平投资集团、黑龙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署《重组增资协议》。三家公司以现金方式向哈药集团增资20.35亿元,分别获得哈药集团22.5%、22.5%和10%的股份。今年6月,哈药集团增资扩股项目获国务院资产委员会批准,7月,哈药集团企业性质由国有独资公司变更为中外合资公司。
3次重大改革,美国华平、中信资本等20亿元资金的注入,国有独资企业转制为中外合资企业,良好的合作伙伴,进一步与国际制药巨头合资合作的机会,终于让哈药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