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9月23日电 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自2000年成立以来,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经营宗旨,通过增资扩股、努力盘活不良资产、加大支农贷款投入等手段,使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达到150亿元,比成立前的2000年翻了一番,更为哈尔滨市农村居民的大幅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存款贷款大幅升支农工作成效显
存款是金融机构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以来便将存款工作列为经营工作之首。并相继通过制定《存款长期发展规划》和《组织存款的具体办法》,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推行储蓄所、柜承包制,按劳取酬,促进了存款持续稳定增长;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大力开展了支农、支牧储蓄活动,拉动了辖区内存款的增长;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大力吸收涉农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存款,目前全辖区涉农企业单位在信用社开户1466户,存款余额3.5亿元,极大地增加了低成本资金来源;同时,开展了窗口优质服务,提高了职工的服务意识,促进了存款增长。截至2005年8月末,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91亿元。
在存款增加的同时,市农村信用社逐年加大农业贷款的投放力度,仅2005年投放的农业贷款就是组建市社时贷款投放的6倍,有效的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同时也打击了高利贷,减轻了农民负担;并使农业贷款结构得到了有效的调整,支持了畜牧业的做大做强,几年来,投放畜牧业贷款由2000年的不足两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10亿元以上,有效地支持了农民创业、创收;该社还通过每年拿出信贷资金的10%用于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并开展“支持农民协会发展生产活动”、“帮助农村妇女致富活动”、“支持农村有为青年成为技术能手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支农活动,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农村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除此之外,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互联保贷款,积极开展创建信用村、镇活动,截至目前已评定信用户13万户、评定信用村211个、评定信用乡30个。目前农民的主动还款率已经达到90%以上,截至8月末,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达68亿元,较2000年翻一番,有效地拉动了哈尔滨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不良贷款逐年减增资扩股实力增
为进一步剥离不良资产,几年来,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在不良贷款盘活工作上采取了建立严格的清收责任制、严格执行贷款第一责任制及多策并举等超常措施,通过责任清收、依法清收、行政清收、感情清收等多种方式全方位盘活不良贷款。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成立5年来,不良贷款盘活和置换14.6亿元,不良贷款率由2000年的60%降至19%,不良贷款率下降了41个百分点。另外,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通过增资扩股吸纳资金14亿元,使资本充足率达到4.46%,不良贷款比例实现了比2002年末下降50%的计划。其法人治理结构正在完善,经营机制也有了明显的转换,不但实现了申请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入口的条件,而且实现了兑付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出口的条件。截至2005年9月10日,专项中央银行票据10.7亿元已全额发行到位;并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同比增加0.5亿元,增长47.32%。营业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其中主要是贷款利息收入增加。据初步测算,该社2005年将实现利润5500万元,如以县联社为单位,赢利面达到77%,扭转了多年亏损的局面。
省市联社展新姿辟建农村“新银行”
今年8月3日,黑龙江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正式成立。并按照严格的组织程序和干部“四化”的原则,对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班子进行了调整。新班子决心按照省委、省政府以及省联社的工作部署,团结和带领全市农村信用社广大干部职工秉承“诚信为本、服务至上、合作共赢、争创一流”的经营宗旨,大力弘扬“诚信、和谐、敬业、有为”的企业精神,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推动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快速发展。并计划在未来3年内,使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卸掉沉重的历史包袱,高效经营,快速发展。预计2008年末,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增长至45亿元;各项贷款投放150亿元,其中农业贷款投放120亿元;不良贷款下降至4亿元,其不良贷款率降至15%以下;并实现年利润两亿元。而哈尔滨市城郊联社将依托原有的经营基础,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整合资金资源,拓展营销市场,以进一步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并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随着改革政策的到位和管理体制的顺畅,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将朝着统一法人和农村合作银行的产权形式发展,并成为极具实力、极具活力的地方现代金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