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9月27日电 近日,不少市民发现被俗称为“花大姐”的瓢虫,成群结队涌进城市的大街小巷,有的还飞进了居民家中,同时遭到了药物喷杀等诸多“冷遇”。对此,专家称,目前在哈尔滨市出现的大量瓢虫多为保护无公害农作物的益虫,市民应手下留情。
连日来,记者在哈尔滨市不少街路上看到,在阳光照耀下的玻璃橱窗上、站牌上等较暖和的地方,经常会密密麻麻地聚集着瓢虫。在一站台,正在等车的李女士说,最近,只要在站台上等车,身上便会招来一些瓢虫,有的瓢虫一下落在了脖子上,多少还感觉有点儿疼。家住道里区哈药路附近姓武的老人说,这些天只要一开门窗,一些瓢虫就会飞进来,在天棚上、柜子上不肯离去,用药物喷杀,根本不见效,一旦抓住它,它就吐出一种发黄的液体,并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我们除担心它们把屋里弄脏外,还怕它对人有害。
东北林业大学李成德教授介绍,瓢虫是蚜虫等害虫的天敌,随着哈尔滨市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庄稼不再喷洒大量农药,因此瓢虫增多。时值秋季,它们结伴进城就是在寻找温暖的越冬环境,为冬眠作准备。另外,因为瓢虫是一种性情温和的昆虫,它为了保护自己,当遇到敌害时,就会吐黄汁,使其他动物闻了不敢吃它。这种汁味道难闻,但无危害,而且瓢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各虫期对人体均无毒害,因此希望市民此时能够善待“花大姐”。
新闻链接
怎样识别有益瓢虫
从瓢虫的幼虫看:幼虫身体上的毛长而柔软即为益虫,幼虫身上有硬硬的粗壮的突起物即为害虫。从瓢虫的食性看:吃肉的瓢虫为益虫,吃植物的瓢虫为害虫。从瓢虫背壳的光泽度看:瓢虫的背壳光滑而有光泽即为益虫,瓢虫的背壳上长着一层细密的绒毛,无光泽的即为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