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佳木斯郊区(永红)最大一起团伙盗窃案告破
2005-09-29 11:12:40 来源:东北网—三江晚报  作者:张冲 张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9日电 汤原县胜利乡生隆村有这样一伙村民,平日游手好闲,自2003年以来,采取自备盗窃用车、跟踪踩点、顺手牵羊等手段,疯狂流窜盗窃作案30余起,涉案金额20余万元。日前,这个盗窃团伙被端,这是迄今为止,郊区(永红)破获的最大一起团伙盗窃案。

  A为盗窃贷款买车

  2004年10月的一天,汤原县胜利乡生隆村村民刘某来到同村的徐某家,说:“咱们村有一伙人靠偷东西过日子,吃喝不愁,我们也没钱,呆着还不如跟他们出去偷点东西呢?”

  随后,二人来到村头,同村村民孙某、范某、杨某、范某等人早已等候在那里。几个人坐着农用三轮车,直奔建三江农场驶去。在路经望江镇时,他们顺手牵羊将董喜顺、胡宝荣和王秀艳家仓房内的水稻、玉米、柴油机及四寸、六寸水泵“扫荡”一空,销赃后所得赃款3000余元全部挥霍。

  头一次“出手”便尝到甜头的徐某没想到钱来的是这么容易,从此,他再也不对自家的田地上心了,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如何“踩点”、提高“偷技”及联系买主方面。

  2005年4月的一天,刘某找到徐某称:“我们得买辆专用车,这样便于运输和逃跑。”他的建议得到徐某的赞同,徐某主动提出贷款买辆农用三轮车。

  此后,刘某、徐某等人开着这辆贷款买来的农用三轮车盗窃作案12起,“效率”大大提高。

  B“父子兵”齐上阵

  2005年4月23日晚6点多,刘某来到杨某家,说:“我们到临村整点‘货’。”

  二人刚要出门,杨某的继子小强(17岁,化名)叫住他们,说:“我要学理发,正愁没有学费,你们也带上我吧。”刘某当时没有同意小强的要求,但最终还是没有拗过他。

  当晚,刘某、杨某、徐某、小强、孙某蹿到汤原县永发乡红泉村杨才家,盗窃绿叶美复合肥35袋、吉林产耕天复合肥27袋,折合人民币7000余元。

  第二天,刘某将1600元钱送给杨某父子。

  事隔3天,小强再次成为一次团伙盗窃的“得力助手”。

  C盗贼为何屡屡得手

  据郊区检察院办案人员介绍,这个盗窃团伙的涉嫌人员共17人,他们交代作案99起,可被害人到派出所报案的只有34起,致使大量盗窃案件无法确认。

  “群众的法律观念不强,他们被盗后大多自认倒霉,这是盗贼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据了解,2004年4月19日,犯罪嫌疑人刘某、杨某、徐某、范某在桦川县横头山镇葡萄沟村同一时间、地点连续作案4起,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却没有人到当地派出所报案。

  “销赃渠道的畅通无阻致使盗贼更加胆大妄为。”办案人员称:“村民张某在明知刘某等人所售物品是赃物的情况下,还以低价收购。他的行为无疑助长了盗窃者的嚣张气焰。”现此案已移交郊区检察院审理。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