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勇闯创业光彩路— 记汤原县长林种猪场场长鲁长林
2005-09-29 14:06:34 来源:东北网—佳木斯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9日电 一个靠规模养猪走出失业困境、走上致富道路的下岗工人,成为佳木斯远近闻名的创业明星。在今年9月13日全省创业成果展览会开幕之前,他作为全省创业带头人之一,受到了省委书记宋法堂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他,就是汤原县长林种猪场场长鲁长林。1994年,上班才一个多月的鲁长林就从汤原县林业地板块厂下岗了。紧接着,爱人和他一样,新婚蜜月还没度完也下岗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前途的迷茫和心理的失落令他一度愁眉苦脸、不知所措。路在人走,业在人创,必须振奋精神找点事儿干。一天晚上,他和爱人商量今后的生活出路:“咱得想法干点儿啥,总不能一辈子靠打零工养家糊口吧,有上顿没下顿的。”鲁长林当即下定决心:“媳妇,你放心吧,你既然嫁给了我,我绝不能让你吃不饱、穿不暖!”第二天,鲁长林夫妇拿出家中仅有的200多块钱,上水果、进蔬菜,蹲市场叫卖。晚上回家一算账,竟然挣了50多块。这着实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同时也增添了闯荡市场的信心和勇气。这时,开三轮的同学告诉他,开三轮这行比卖水果、卖菜挣得多,来钱快。他花2000元买了一台旧三轮,跑起了运输,一天能挣上六七十元。后来,因为一次翻车事故,他为了不再让媳妇担心,决定改行干点儿别的。

  卖了三轮车后,鲁长林在房前屋后用木板钉了几个猪圈,求亲靠友借钱养起了6头母猪,到1997年年底,有母猪15头、仔猪60头,并逐渐积累了一些养猪经验。想要大规模养猪,就得学会养猪的真本领。通过朋友介绍,他先后自费到北京、吉林的公主岭和哈尔滨等几个大型养猪场进行一番考察学习,最后决定在哈尔滨太平养猪场学习先进的现代化养猪技术。鲁长林兴冲冲地来到哈尔滨太平养猪场,刚一提想学养猪,场方便以没收过学员为由回绝了。鲁长林在养猪场外蹲了整整两天,想方设法地靠近场领导。终于,他抓到一次与场领导直接接触的机会,场领导见他如此诚恳,不忍心再拒绝:“这样吧,看你这么认真,也不让你白干,一个月给你300元工钱。”鲁长林高兴坏了,总算可以学习养猪技术了。

  他起早贪黑地帮助喂猪、打扫猪舍,什么累活、脏活都抢着干。60多个日日夜夜,鲁长林的身体虽然累瘦了一圈,但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不仅学会了饲养技术,还掌握了防疫、经营管理等一整套方法。

  取经回来后,鲁长林想承包造纸厂的养猪场。一打听,每年承包费1万元,这下可把他难住了。于是,他用3分利借了1.6万元钱,其中,1万元交承包费,其余的6000元做流动资金。钱总算是有了,但转眼间也用得差不多了,可每月480元的利息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那段时间,鲁长林和他媳妇一有空就往庄稼地里跑,捡剩下的大豆、玉米等猪能吃的东西。

  承包猪场后,鲁长林东挪西借2800元,赶往北京种猪繁育中心引进“杜洛克”、“皮特兰”新品种。到北京后才知道,一头15公斤左右的种猪崽就得1500元,他带的钱根本不够。留足了返程车票钱,他苦苦央求人家用2700元外加上300元欠条买了两头猪崽。北京坐火车到汤原需36小时,他用两个布兜装着小种猪崽,背着上了火车。乘务员发现后,坚决不同意人猪混载,硬是把他撵下车。他急忙跑到行李车厢,讲自己如何活得不容易,最后博得同情,才找到个栖身之处。第二年,种猪繁育了两窝猪崽,鲁长林又到哈尔滨种猪场赊回16头“长白”和“大白”优良种猪,使种猪养殖粗具规模,创业路越走越宽广。

  2004年,县里得知鲁长林自己要兴建养猪场的消息后,在审批场地、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热情支持,并协调解决6万元贷款。他自己又筹集一部分,先后投资70余万元,在县城郊建起一个现代化的养猪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现在,鲁长林饲养的种猪达150头,出栏育肥猪达1300头,卖种猪400多头。

  创业成功后,鲁长林没有忘记父老乡亲。县、乡有关部门到猪场购买扶贫猪,他以成本价出栏。一头种猪崽市场价400元,他收200元,有时还搭上10多麻袋精饲料。现在,他还无偿为80多户养猪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虽然在创业路上刚刚迈出一步,但他对市委、市政府给予的“全市创业先进个人”、“十佳创业明星”、“县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却感到很欣慰。他深深地体会到,创业路上行行都光彩,当猪倌儿同样光荣。

  在全民创业政策鼓舞下,今年,他又萌生了新的创业愿望,继续挖潜扩大养殖规模,力争年出栏生猪3000头;同时,兴办榨油厂,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经济,用智慧和汗水描绘更加美好的蓝图。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