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9月29日电 近期,“父母替子相亲活动”搅热了哈尔滨的婚介市场,在众多前来征婚的年轻人中,十几名在校大学生的身影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是我的学生证和身份证,如果不相信可以去学校询问。”8月20日和9月20日的两次公园鹊桥会活动中,记者发现了几名还未毕业的高校生十分活跃。当别人问及自己的身份时,这些女孩很坦然地表示,“来参加这次活动并不是为了好玩,而是专门寻找适合自己的另一半。”
在哈市某高校读大四的小月告诉记者,自己曾在婚介所里留下过个人信息,也有不少人和她联系过。但她认为通过中介联系保险系数不大,所以来征婚现场看看有没有更合适的。
在通达街上的一家婚介中心,负责人赵女士共给记者查到了三十几条在校大学生的征婚信息,其中年纪最小的是在校读大学三年级,且全部是女生。赵女士告诉记者,这些女大学生的标准几乎都是有车有房或是保证稳定工作,给人一种变味的征婚目的。
“来征婚的大学生九成以上都是当年本科应届毕业的女生,其中过半数是外地人,省内和省外的比例差不多,年龄段也很集中,基本都在1980年到1984年生人的。”几位从事婚介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哈市最早出现在校大学生征婚现象是在2000年左右,虽然报名征婚的大学生不多,数量却增长很快,几年来都是成倍增长。
“我要找的人是能关心呵护我,有房有车,这样可以少过十年苦日子。”记者与几名大学女生的交谈结果得到了几乎一致的答案。面对记者的疑问,在校读研究生的小颖坦然地表示,“自己家在外地,环境一般,想留在哈市找个有经济基础的人帮自己安定下来,感情的事可以后培养,这样生活也能有个依靠。”
在征婚现场,记者看到多位前来把关的父母。一位母亲表示:“现在女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挺难的,孩子一个人在外谋生就更不容易,择偶的目的实际些,对谁都没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