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30日电 “如果告状阻止不了他们开发湿地,最后的关头我就带领老百姓躺在链轨拖拉机前,用身体阻挡开发者。”说这话的人是萝北县团结镇苇场学校教导处主任李启文。
今年45岁的李启文在当地很有名,他被大家称为“民间湿地保护局局长”。多年来,为阻止盲目开发湿地,他联合村民联名上访;为保护湿地,他自费在学校安装了环保热线……他说,希望通过他和伙伴们的共同努力,将这块“老天爷赐给苇场人的宝地”保护下来。
湿地美景已成回忆
“可把你们盼来了!”见到李启文老师时,他嘴里叼着两根铁钉,正往五六米高的梯子上爬。为了迎接县里有关部门对学校环境的检查,作为教导主任的李启文正在抓紧赶制宣传图板。名为《可爱的家乡》的宣传图板上,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火车飞机,画面上是一片美丽的湿地,还有在湿地上空翩翩起舞的丹顶鹤。这是李启文老师常年蹲守在嘟噜河湿地拍摄下来的湿地美景。
据介绍,被誉为“三江平原的扎龙”的苇场湿地珍禽保护区位于萝北西部地区,是中国北部鸟类迁徙最北的一条航线,也是珍稀水禽生息繁殖地之一。保护区内地势低洼,河流漫溢,苇草丛生,湖泡星罗棋布,是水禽、鸟类栖息繁衍的天然乐园。这里有丹顶鹤、黑颈鹤、白鹤、灰鹤、蓑羽鹤等七种鹤类,还有白天鹅、黑天鹅、白鹮、黑鹮、鸿雁、鸳鸯等37种国家一、二、三类珍稀鸟类。
“不过,这些美丽的景致恐怕将成为永远的回忆了。”李老师无奈地说。
跟李启文巡护湿地
李启文驾驶着他的“巡护摩托”在嘟噜河湿地的一条大坝上呼呼地前行,坐在后座上的记者侧耳贴在李老师宽大的后背上才能听清他说的每一句话。“这里过去都是湿地!”
他一只手掌舵,一只手比划着一大片一大片向后倒去的大豆田。
“看着没有,那些贴着草皮飞的,白的是白鹭,黑的是野鸭子!”
顺着李老师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远处几只大鸟时而起舞,时而驻足在狭小的水面上。
“可惜湿地里的水越来越少了!”
“看那些成群的牛,好几百头,随便在这里吃,这一片湿地就是开发办手下留情给我们苇场人剩下的,照这样下去这点儿湿地也快!”
我们一行行驶在嘟噜河湿地大坝上,令许多前来打鱼摸虾的人望而生畏。
“他们都认识我,我一来他们都害怕,并不是怕我能把他们怎么样,他们是不好意思面对我。”
一个正在水里打鱼的瘦小男子被李老师叫上岸边,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喃喃地说,“我下网纯粹是玩儿,打不了几条。人家正经打鱼的大户都有手续,成天住在湿地里面。”
志愿者越来越多
当年,萝北县政府对嘟噜河湿地农业开发以一种不可抵挡的势头在苇场乡区域蔓延。
“大坝左侧都已经开完了,现在就剩下大坝右侧这一大片了。”李老师所指的右侧这片湿地是他带领村民“拼死”保护下来的。
为了阻止开发办开发湿地,1999年春天,李老师联合苇场乡600多村民签名上书市政府。后来他又联合7个村村委会主任给国务院写信,反映当地政府开发湿地的问题。
在呼吁保护湿地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来到李启文身边。在苇场乡电信所工作的于德明是受李启文影响参与保护湿地行动的。他常对李启文说:“李老师,有啥事千万别忘了叫上我。”2000年4月,苇场乡7个村的村委会主任联名给国务院写的信,就是于德明亲自跑到佳木斯市寄出的。
留住最后四千公顷湿地
开始的时候,李启文带领村民们呼吁保护湿地的一系列举动并没有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有人认为他是挑事端,搞破坏。相关部门找到李启文对他进行威胁,有人动员李启文的直接亲属劝他少管闲事。
2000年底,在李启文和他的支持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当地政府成立了嘟噜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苇场区域湿地被划在保护的范畴内。
李老师说,经过几年的大规模开发,苇场人就剩下眼前这块不到四千多公顷的湿地了,这还是我带领全体村民斗争的结果,否则,你们来啥也看不到了。
据保守估计,嘟噜河湿地苇场区域有丹顶鹤40只、白鹳70只、白枕鹤、白鹭、苍鹭300只、绿头鸭等珍贵鸟类几千只,大型飞禽应达到5000只左右。由于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好,这些鸟儿现在已不在这里繁殖,只是经过这里迁徒。
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嘟噜河苇场湿地,去年9月,李启文成立了“保护苇场湿地小组”,并自费在学校安装了环保热线电话(0468 6961380)。他希望能够通过他和他的伙伴们的共同努力,能将这块“老天爷赐给苇场人的宝地”保护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