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日电 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120”急救车穿梭的身影。正是这些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地忙碌,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9月27日晚,记者走进“120”急救中心,和医护人员一起出车、救助、拉运病人。搔扰电话每天不断
9月27日18时许,记者走进了哈尔滨市“120”急救中心的通迅科,接线员正在忙碌着接听电话。所有拨打“120”的电话都会集中在通迅科的电脑系统中,由接线员根据地点、病情等情况通知最近的急救分站派出急救车辆。18时22分,急救电话电话响起,接线员询问对方需要什么帮助,对方回答称要找洗浴中心,接线员告诉对方拨错号了。这名接线员告诉记者,她们每天都会接到很多骚扰电话,有的是对方不说话,有的是不小心拨错了,还有的人在电话中污言秽语……争分夺秒是职责
19时02分,一名市民打来求救电话,称家中一名81岁的老人突发心脏病,位置在海城街附近。全副武装的记者紧跟医护人员和担架员一溜儿小跑登上了急救车,在“呜呜”作响的鸣笛声中驶向海城街。一路上,司机争分夺秒,很快到达目的地。在家属的带领下,记者跟随进入了楼道,在上楼时记者发现,担架员王伟关闭了每层走廊中的窗户。急救人员现场初步诊断老人为心脏病突发,建议将老人送往医院观察。家属同意后,担架员麻利地将老人抬上了担架,下楼时,记者才明白,担架员在上楼梯时将各楼层窗户关闭是为了搬运患者时不受到阻碍。看来,担架员不仅具备体力,还需要一份处处为患者着想的细心。
细心与耐心成操守
夜幕中,另一组急救人员正快步进入另一辆急救车中,记者见状也跟着上了车。根据出车单显示,要车的老汉居住在南岗区某小区2号楼204室,老伴儿心脏病突发。司机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某小区2号楼,可是上楼后才发现每层楼中只有三户人家,没有204室。时间紧迫,医护人员下车分别向居民打听,司机与“120”中心联系查找准确地址。“120”通讯中心又打电话核实,原来在电话中,由于患者家属当时紧张过度,没有说清家庭住址。当急救人员赶到家中时,看到一名60多岁的妇女躺在床上昏迷过去,经过紧张抢救后,患者被顺利送入医院。
据哈尔滨市“120”急救中心统计,9月27时18时至28日6时,共接到各类电话895次,实际派车次数为161次,其中空驶近20次。在采访中,急救人员表达了他们的心声,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他们希望广大市民提高社会公德,不要随意拨打急救电话,占用急救资源,让更多病人得到及时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