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致富不忘献爱心--记黑龙江优秀创业带头人王淑琴
2005-10-02 14:44:31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日电 题:搏击商海实现自我致富思源奉献爱心

  ——记黑龙江省首届优秀创业带头人、佳木斯桦南县世纪商厦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淑琴

  “创业的辛劳让我体会到在逆境中生存的艰难,收获的历程让我领悟到在无奈中求助的迫切。成功固然可喜,但要关注众多下岗兄弟姐妹的疾苦,只有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才是其乐无穷的。”在前不久举行的黑龙江省优秀创业带头人事迹报告会上,佳木斯桦南县世纪商厦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淑琴朴实的话语深深打动着在座的听众。

  王淑琴曾是佳木斯市桦南县商业部门的下岗女工。在独闯商海之初,王淑琴把经营磁带作为创业的首选。她在县城的两个大商场租了两个柜台,利用下班时间到佳木斯市上货。每天下午5点钟上火车,晚上7点钟到佳木斯。晚上9点钟,再赶火车返回桦南县。为了节省来回的路费,王淑琴每次都尽量多带货,一次带4箱,加起来有60公多斤重。对于一个弱女子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淑琴咬牙坚持着,她前后各背一个箱子,左右手再各拎一箱,撑着瘦弱的身体从上货地点走到火车站。王淑琴回忆说:“那一段路程,走起来总是感觉漫无尽头。”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地扛磁带,王淑琴的肩骨骨折了,而她因忙于生意竟然不知道,还是在后来的一次身体检查中发现的。好在当时磁带销售形势特别好,一天可以收入上百元,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王淑琴的心里还是喜滋滋的。一年之后,王淑琴将承包的商店交了出去,自己开始闯市场。

  1992年,桦南县第三百货商店要出卖,王淑琴和别人合作买下了产权,成立了当时桦南县最大的家电商场,开始拥有了自己的企业。随后,王淑琴开始到处购进家电。“那段时间我几乎把一辈子的苦都尝遍了。”王淑琴回忆说。那时,她出门上货舍不得买卧铺车票,在火车上经常一站就是30多个小时,下车后脚肿得连鞋都穿不上。在车上困极了,就往座位底下一钻。上货时她也舍不得坐出租车,只坐公共汽车。1992年秋天王淑琴带着4辆卡车到哈尔滨、吉林调货,行程5天5夜,王淑琴只睡了半宿觉。为了省钱,她曾住过一元一天的旅社。

  日夜的奔波带给她的是创业的成功。仅1997年,她的家电商场就销售“爱妻号”洗衣机10024台,名列全省第二;销售“申花牌”洗衣机8000多台,全国销量第二,企业销售额实现3000多万元。2001年,王淑琴投资兴建了全省县级规模最大的世纪商厦,年销售额达一亿元。2004年9月,世纪商厦又接管了桦南县绿天葡萄酒厂和葡萄种植基地,实现了多元化的产业经营。

  饮水思源,走出下岗困境的王淑琴更能体会下岗职工的疾苦。她以世纪商厦为依托,提供了1200个就业岗位,安置656人实现再就业。在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王淑琴还努力创造优惠的就业环境。有人缺乏资金,她就分期收取管理费用;对特别困难的,她就酌情减免费用。与此同时,王淑琴还不忘向社会奉献爱心。截止到2004年末,王淑琴为贫困学生总计捐款41万元,扶贫救灾资金累计达15万余元。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一句鼓励读书人奋发图强的古训。在王淑琴看来,创业也是一样,只有把勤劳吃苦视为一条必经的途径,在身心上比别人付出得更多,才会在创业路上获得成功。目前,王淑琴正在考虑在世纪商厦(集团)公司创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基金会,与社会合办再就业学校,以此不断提高下岗职工的劳动和求生技能。

责任编辑: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