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1日电 记者从哈尔滨市公安机关了解到,今年以来,仅哈市公安局巡防支队就破获了7起大学生盗窃的案件。主要盗窃的目标是手机、MP3等物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是此类盗窃案频发的主要原因。
7月20日,陈同学花1700多元买了部手机。23日,他把手机放在枕边充电,自己到教室自习,宿舍门没锁,回来发现手机不见了。日前,有位女大学生在学校的大教室里上自习,手机放在桌上。因为回宿舍取课本,忘记拿手机,等想起来再回去取时,手机已经不见了。8月16日,刘同学中午在寝室内午睡,手机放在枕边,睡醒后竟发现手机没了。
巡防警方告诉记者,现在大学生丢手机的情况五花八门,上自习时遗落在课桌上、上厕所放窗台上忘记、不锁寝室门就外出、午休或其他时间随意放置等等。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薄弱是行窃者得逞的主要原因。
巡防支队法制室王晓光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说,在盗窃同学手机的这些大学生中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触犯了法律,而是怀着“大不了罚点款”的想法,受害人事后甚至来到公安机关为触犯法律的同学说情,反映出当前部分大学生法制意识淡薄。“我还在上学,让我爸妈来接受处理吧。”这是一名盗窃手机的大学生对讯问他的民警说的第一句话。在他的眼里,因为还是学生,所以他认为只要承认错误就可以被原谅。事实上,大多数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都已年满18周岁。按照刑法规定,已满18周岁的人,对一切犯罪都要负全部刑事责任。所以只要他们盗窃手机的犯罪事实成立,他们就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巡防支队刘亚民支队长称,高校学生犯罪率在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差,造成了他们心理失衡。今年以来,该支队侦破了7起大学生盗窃案件。分析其盗窃的动机,一是获取利益,二是心理失衡。被盗财物有手提电脑、摄影器材、手机、手表、随身听、复读机等,其中手机盗窃案数量最多,作案学生很多都成绩优异。警方建议学校进一步重视法制教育,加强学校集体宿舍的管理,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学生实现正确的心理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