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1日电 哈尔滨市有关部门近日决定,将对道里区顾乡跃进棚户区进行拆迁改造。记者10日走进这片棚户区,亲身感受了这里的脏乱环境———臭气熏天的何家沟旁,低矮的平房一片连着一片,居民家门口一条条排水沟,房前屋后遍地的垃圾……面对这些,在这里居住了50多年的居民很早就希望能有一个清洁、干净的居住环境。
“臭水沟”旁居住50年
在西河沟街190-12号,记者见到了正在收拾东西的刘老先生。据他讲,自己在这儿住了50多年了,每天一推开家门就能看到门口排污水的小沟,一到雨天屋顶就开始不断滴水,由于刘老先生家地势较低,经常会有大量雨水倒灌屋内,家人只好穿雨靴。春秋季节风大的时候,整个棚户区尘土遮天蔽日,家里的炕上地上都是尘土。在何家沟旁,记者看到大片的垃圾堆在沟两侧,沟里的水泛着绿色,发出阵阵难闻的恶臭。何家沟两侧的道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无论是行人还是机动车从此经过都得小心翼翼。风大的时候,空中还有塑料袋、废纸在漫天飞舞。在这里居住的常大娘指着“臭水沟”告诉记者,她自从1954年搬到这里居住,最难熬的日子当数夏天了,这条沟里臭气熏天,蚊蝇纷飞,白天晚上都得关窗户,整个屋子像蒸笼一样。而且这里的蝇子个头出奇的大,有的壮如苍蝇,叮人一下,立即就会鼓起个大包。
顾乡变“水乡”
据了解,在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这里遭受洪水灾害最为严重。每次松花江涨水,都会从顾乡大坝向何家沟“倒灌”,跃进棚户区则成为重灾区。1953年7月10日一次洪峰到达哈尔滨市,松花江水位达118.11米。哈尔滨市道里区和江北看上去白茫茫如同泽国,何家沟一带一片汪洋,水深足足有1米半。
现居住在跃进二道街的居民田大娘今年已经76岁了。田大娘回忆说,1953年松花江江北发大水,她家所在的江心岛被淹没了,当时年轻的她和丈夫看到家中所有的家当都被洪水冲走了,便决定到江南去生活,那个时候这个地方还没有几户人家。她现在所居住的地方在当时是哈尔滨市总工会农场的一片大葱地,夫妻二人齐心合力在这里盖起了6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可是没想到搬到这里后,又被淹了好几回。
据当地的居民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年夏天都得抗洪,跃进屯是洪水的重灾区。由于何家沟附近地势较低,又没有排水设施,每到汛期的时候,松花江水都会倒流入何家沟,而且,何家沟途经的平房区和南岗区的积水又会流入这里。因此,夏天被淹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居民王老先生告诉记者,每到雨天,他们一家四口都不敢睡觉,准备好脸盆、水桶、雨靴,严阵以待,准备“抗洪”。最严重的一年,屋里涌进的水漫过了炕沿,一袋小米被泡,最后把小米袋都涨破了。
得知这里即将拆迁,建成高楼大厦,当地的居民都很高兴。但在这里居住了多年的居民还是有些恋恋不舍,希望这里改造后,还能回来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