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滨江道署第一厨”申请商标注册 滨江道署主厨后人身价倍增
2005-10-13 05:59:3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高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3日电8日《“滨江道署第一厨”后代讲述鲜为人知历史:东北名菜:“锅包肉”道台府首创》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曾经担任过滨江道署主厨的郑兴文的第四代子孙———郑树国也在一夜之间身价倍增。9日,郑树国向哈尔滨华宇商标注册所提出申请,在食品加工类、餐馆饭店类和食品熏制类等3个使用范围内注册“滨江道署第一厨”商标。

  关于发现滨江道署第一厨的文章见报后,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顾客慕名前来光顾,一睹“滨江道署第一厨”后代的风采。更有人不远千里找到了郑树国,希望能和“滨江道署第一厨”后代合作开店。而郑树国本人也在9日到哈尔滨华宇商标注册所为自家的菜品申请商标注册。

  日前,记者再次踏访了郑树国的小店,有幸一睹当年道台府内的部分菜品。11日上午9时许,记者一行来到了哈尔滨市动力区文政街“滨江道署第一厨”后代郑树国开的老店。在一间30多平方米的小店里,服务员正忙碌地招呼客人。此时,郑树国从里间的厨房里走了出来,见到记者忙走上前来说:“自从《晨报》10月8日报道了《东北名菜:‘锅包肉’道台府首创》的文章后,接到了很多市民的电话,对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深感兴趣。为了能让担任过滨江道署主厨的曾祖父郑兴文的手艺和当时饮食文化继续流传,在亲友的提议下,通过初步整理,9日,郑树国已经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提出申请,在食品加工类、餐馆饭店类和食品熏制类等3个领域内注册‘滨江道署第一厨’商标。现在正忙着研究总结当年道台府衙内的菜品,有的菜品名称还需要进一步推敲和研究。”

  随后,郑树国向记者展示了他正在进行的菜品整理工作,也让记者有幸目睹了当年道署府衙内的餐饮文化。在郑树国带领下,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被端了上来。记者看到菜品中有一道金黄色的肉片,圆盘周围点缀着翠绿的香菜,再衬上几片鲜红的西红柿,整道菜显得格外鲜亮。郑树国指着这道菜说:“这就是‘锅包肉’,原名‘锅爆肉’,酸甜口,改成咸鲜口的就是‘焦炒肉片’,现在很多县城和部分城市,如绥化仍然沿袭着原来的叫法,一般都叫‘焦炒’。如今的锅包肉都放胡萝卜丝,而原来的菜里只有葱、姜、蒜和香菜段等。”

  郑树国还给记者讲述了当年曾祖父在给道台做饭时,将做坏的菜稍加改制而因祸得福,独创菜目的故事。据介绍,当时,在道台府干活的厨师平日里都是战战兢兢地干活儿,不敢稍有过错,否则轻则受到责骂,重则就会被关进大牢。一天晚上,忙了一天的厨师们都很累了,但是还有一个猪头没有做。曾祖父郑兴文就嘱咐其中的一个厨师,晚上记得把剩下的猪头烀好,可没想到,那个劳累一天的厨师在烀猪头的时候不小心睡着了。第二天早晨,当郑兴文来到厨房的时候,看到已经烀得一塌糊涂的猪头既生气又害怕。为了补救,曾祖父郑兴文就试着将猪头和汤放在一旁冷却,等到冷却后切成块,调好两种汁,一起端到道台杜学瀛的面前,没想到这位道台吃后连赞这道菜清凉爽口,曾祖父也受到了的奖赏。这道菜就被流传了下来,后起名叫“猪头焖子”。

  郑树国介绍,现在初步统计和整理,共列出了家传的官府菜品约有45道,其中除了“锅包肉”、“猪头焖子”外,还有“熏卤鸭”、“樱桃肉”、“道府晾肉”和“黄金肉片”等。这每一道菜都倾注了郑家的心血,希望能把这样的技艺传承下去,让这份厨艺文化将道台府的历史文化衬托的更加鲜活。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