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7日电 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魅力来自两个方面。有了雄厚的发展底蕴,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的心态变得越来越开放;他们将脚下的土地辟成一个个园区,渴望着“满眼蓝天绿地,处处鸟语花香”的景象到来。
航空航天工业园,机电配套园,石油化工园,医药工业园……各种主题鲜明的园区令人眼花缭乱。投资者只需静下心来,寻找自己的位置就可以了。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的引擎已经开启,它将迎来一个发展的巅峰。
打造和谐园区
园区是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载体,是招商引资、产业集聚的平台。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园区,不仅关系着园区自身的未来发展,更关系着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的后劲和生命力
放眼望去,在国内外园区建设中,苏州工业园引人瞩目。记者曾怀着这样的疑问到苏州工业园采访:自1994年破土启动以来,园区区域经济以年均47%的速度增长,这个奇迹是怎么创造的?
苏州工业园的规划可谓“一步到位”。园区一次性规划即在70平方公里,这在全国的园区建设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一次性规划完整,先规划后开发是苏州工业园的一个显著特点。园区的宏图大略吸引了众多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聚首。此外,道路、燃气、供热、住宅、绿地,甚至提供日常服务的“邻里中心”都让他们非常满意。经济巨人汇聚,创造经济奇迹也就不奇怪了。
当我们将目光从苏州工业园收回,再看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规划与建设,思路便开阔了许多。
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园区建设可以用大气磅礴来形容。因哈、大、齐属于不同地市,因此,在园区规划时,首先打破了行政区划界限,由省里制定总体规划,走廊内各市负责园区的详控规划,并具体组织实施。这样有分有合的结果是,各个园区建设既体现了各自的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又与整个哈大齐工业走廊浑然一体,堪称“佳作”。
与苏州工业园相似的是,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园区规划格外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以市场化方式使用政府启动资金和开发银行贷款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园区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和道路、供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尤其是现代物流,由政府统筹规划,有条件的园区还可以统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欧美亚高新技术产业区将打造两条线,一是研发、孵化、加工“一条龙”,二是居家、购物、教育、医疗“一条龙”,以满足高新技术人才的生活需求。
在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启动区,为企业着想、为企业服务已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动。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一流的服务,使这里成为“候鸟”的栖息地。目前,工业走廊齐齐哈尔段已经确定的入园企业达20多家,10家企业开工建设,为一重集团、黑化集团等大企业形成了良好的配套能力。
不难看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园区建设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高起点上。从本地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经验,打造和谐园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入驻,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开了一个好头,更加精彩的篇章还在后头。
新老园区携手发展
正如专家建议的那样,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要充分考虑走廊内的产业与原有产业、资源和布局统筹发展,协调共进,从而防止重复建设,低水平扩张
看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发展,如果仅仅将目光聚焦在新型园区的建设上,未免有失偏差。哈大齐工业走廊真正展示的是新老园区携手发展的壮丽场面。
在哈尔滨松北区,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园区、欧美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电、暖、路、通讯、给排水等设施正在进行管线敷设。一片片平整的土地,一条条新建的道路,为刚刚建区不久的松北区平添了更多活力。据了解,作为哈大齐工业走廊江北工业新区的启动区,位于松北的两个园区是动作快、效果明显的区域。一些性急的企业已经开始在这里寻找自己的位置。
这是哈大齐工业走廊上新型园区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这样的新型园区正在规划建设,有的已经启动,有的正待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工业走廊内的新建园区,与走廊内原有的工业基础相呼应、相促进,正在形成新老园区携手共进的场景。正如专家建议的那样,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要充分考虑走廊内的产业与原有产业、资源和布局统筹发展,协调共进,从而防止重复建设,低水平扩张。
在哈尔滨平房工业新区,原有的产业基础正在得到充分释放。平房工业新区包含开发区工业园区、动力工业园区、平房工业园区等3部分。三个园区互相连接,将开发区哈平路集中区、平房三大厂环绕其中,与三大动力遥遥相望。开发区工业园区内辟有航空航天工业园。主要以哈航集团为依托,发展为支线飞机、直升机、新型多用途飞机等主机产品服务的配套产业。金属材料工业园,重点建设大型铝镁合金板材项目,引进新型轻合金材料、塑钢复合材料等项目,形成金属材料加工园区。动力工业园区的机电配套园,为提高电站设备配套规模和水平,推动电站配套企业发展,以机电配套园区为载体,重点引进电站配套企业,形成电站配套产业集群。
不难看出,这些园区之间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作为产业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主机厂与配套企业之间正在成为有机的整体。
园区效应渐显
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建园区,引企业,上项目,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即可解决下岗职工和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难题
园区建设使优势产业的集聚效应日渐显现。仅在哈尔滨香坊工业新区,即有农业研发园区、北大荒产业园区和食品产业园区同台亮相。农业研发园区主要依托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建设科研教育区,发展农业科研、示范、试验、推广等产业,辐射全省农业发展。北大荒产业园区则主要建设农业食品产业深加工、生猪、肉制品深加工、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食品产业园区则以现有九三集团惠民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油脂、大豆蛋白、粮食、蔬菜、肉制品深加工等绿色食品产业。
医药工业园区同样令人振奋。哈尔滨平房工业新区中有专门的现代医药工业园。利用“哈药”品牌优势,加快建设以哈药集团冠名的医药园区,承接医药集团的资本扩张,使其成为国内外医药大企业集团与我省医药工业联合与重组的平台。放大现有三精、药六等品牌效应,进一步向新区扩大产业规模,加快发展新型药物制剂、生物制药、生物保健药等产品。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虽然现在哈大齐工业走廊还在起步阶段,但其招商引资的独特魅力已经开始显现。无论是在哈洽会上,还是在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亦或在其他各种展会,哈大齐工业走廊已经牢牢地吸引了中外客商的目光。哈尔滨韩国工业园奠基,哈尔滨平房工业新区动力工业园区和大庆出口加工区分别举行开工建设仪式,如此等等,正在把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美好规划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当人们更多地关注工业走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时,它还有一个社会效应似乎更加值得关注。那就是,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改变了走廊沿线的人口结构,推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是一项事关长远的重大工程,与城市的繁荣发展、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建园区,引企业,上项目,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即可解决下岗职工和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难题。随着走廊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必将为更多的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工业走廊的建设,将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快速通道形成了,交通条件改善了,老百姓出行更便捷了;外地企业来投资了,城市经济更繁荣了,老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工业走廊的建设,除本身需要大量产业工人外,还会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为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离开土地,走向城市提供了一条途径。目前,沿线一些城市正在借助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契机,以各种形式为载体,对农民进行科学知识、产业技能的培训,使更多的农民迈着轻松的脚步跨入城市的大门。改革、发展、创新、就业在哈大齐工业走廊真正融为了一体。
有人称,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构建,是一个农业大省的工业化强盛之路,一个资源型省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千载之机。沉寂多年的盐碱地复活了。老工业基地再次呈现出狂飙突进的气势、跃马扬鞭的豪情。
相关链接
向苏州工业园区学什么?
让我们首先看一组数字:2003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5亿元,是开发之初1994年的32倍;2003年,园区完成财政收入46亿元,是开发之初的117倍;10年间,园区进出口总额从300万美元增加到144亿美元。全区整体绿化率超过45%%,并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试点认证。
然而,到苏州工业园区,学什么?
基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经济上的数字我们不能直接拿来和自己比较。我们要学的,是数字背后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式不但可以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也可以带来巨大的生产力。苏州工业园区就是一个成功的先例。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块国土上,苏州工业园区,演绎出了一个奇迹。循着它的成功足迹,结合自身的实际,借鉴其成功的经验,我们也可以开拓更加成功的未来。
学习苏州工业园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宏观调控新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并进道路,率先争创对外开放的新优势、产业提升的新优势、科技创新的新优势、管理体制的新优势,努力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列。
我们学习苏州工业园区,要注意借鉴其城市规划管理经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要学习它的“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学习它成功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精准高效的城市规划动态管理。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先进经验,我们要建立先进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严格的规划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一站式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建立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和全新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