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走近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 用爱为学生擎起一片天
2005-10-19 06:06:4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徐芸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0月19日电 在哈尔滨市的教师队伍当中,有这样一个特殊人群。他们不仅要教学生读书,还要承担起保姆、医生等职责,照顾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其做康复治疗,这就是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们。17日,记者来到哈尔滨市香坊区红心小学校,与这些特殊教师们一同体验教学的艰辛。

  当天7时30分,记者来到了哈尔滨市香坊区红心小学校。全校共有20名学生,老师11位。8时整,全天的第一节课开始了。记者随着王力弘老师一同走入D班教室,D班是该校学生中智商相对较高的。D班一共有7名学生,他们最大的20岁,最小的13岁,正常人的智商指数在80左右,而他们的平均智商指数还不到30。由于这些学生的智商不同,每个学生所用的教科书也不同,王老师必须根据每个孩子的认知能力,分别进行不同的辅导。有的学生学习计算,有的练习数数。记者粗略地算了一下,一堂30分钟的课下来,王老师要对每个学生单独辅导7次,经常是同时兼顾多名学生,每一句话最少要重复10遍以上。一道题正常孩子看起来很简单的“10比9大多少?”王老师重复了近20遍。就这样,一堂课还没上完,王老师的嗓子已经沙哑了。

  这边的辅导还没有进行完,那边的学生又开了小差。在王老师教楠楠(化名)做题时,旁边的小爽(化名)便自行走到教室前面摆弄起了削笔刀,王老师叫了他好几遍,他才慢吞吞地回到座位上。可是没过一会儿,他便大吵大嚷地表示要上厕所。下课后,王老师对记者说,这些都是平常小事了。学生们刚来的时候,由于智力存在障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经常会尿裤子或将大便拉到裤子里。所以为了保证这些孩子能一直穿着清洁干爽的衣服,老师会在教室里为每个孩子准备两套衣服,以便随时为他们更换。

  上午的课结束后,11时30分,老师带着学生们到食堂吃午饭。老师将每一位学生的饭菜盛好端到桌上后,学生围坐在圆桌旁开始吃饭。老师则坐在学生们的旁边,随时帮他们添饭添菜。只要一有学生叫老师,老师就会立刻走到学生身边,看看他们有什么需要。直到所有的学生把饭吃完了,老师们才能开始吃饭,而这时的饭菜早就凉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这些老师所教的学生都是智障儿童,他们走路、吃饭、上厕所都需要有人帮助,所以从每个孩子一进学校,老师就必须时刻跟着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马秀娟老师告诉记者,他们班的学生磊磊(化名)今年15岁了。去年刚来的时候,磊磊一个完整的字都说不出来,走路需要人领着。老师一接近他,他就对老师又抓又挠,老师的头发经常被他一绺绺地拽掉,有时他发起脾气来甚至打老师的嘴巴。但是,现在在学校里经过一年的学习,磊磊不但懂事了,而且越来越喜欢上学了,见到人也会用简单的词语问好了。

  在采访中记者深刻地体会到,这些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们,对于这些孩子们几乎倾注了全部的爱心。康黎老师结婚时没有向学校请过一天婚假,因为她不放心这些孩子,她时时刻刻都在惦记着他们。她们受委屈时,擦干眼泪自己挺着;在面对学生对她们打骂时,她们永远都微笑着。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