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农村纸币流通状况亟待改善
2005-10-19 11:13:12 来源:东北网—佳木斯日报  作者:赵力明 高潮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9日电 近几年,基层纸币流通状况不容乐观,农村市场上的纸币特别是拾元以下的票面纸币“超期服役”现象较为严重,流通状况亟待改善。

  一是农民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不强。近几年,金融机构对人民币反假知识宣传较为重视,但对爱护、珍惜人民币的知识宣传力度较小,加上对爱护人民币的宣传又不能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对人民银行布置的爱护人民币的宣传往往也是只走过场,因此大部分农民这方面的知识几乎是空白。从农民的角度讲,误收假币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而损伤人民币却不影响面值。

  二是受农民储蓄习惯的影响。农村地区存取款都不如城区方便,一些偏远的村屯距乡镇的距离远,加上交通不便等因素,很多农民习惯于把钱积攒到一定金额后再以定期的形式存入银行或信用社,现金一般在农民手中要经过多次循环和长时间的使用后才能回笼,延长了人民币的使用期限。

  三是受农民使用人民币习惯的影响。农民使用钱夹的人相对较少,习惯将纸币卷成几卷,存放在贴身的衣袋或藏匿在某个角落或埋在地下,极易造成纸币卷角、折损以及虫咬、霉烂等。在基层发行部门工作的人员每年都能碰到多起农民因保管不善,拿着火烧、霉烂、虫咬的人民币到人民银行兑换的情况。

  四是金融机构服务意识不到位。金融机构很少开展现金流通情况调查,现金调拨人员往往只图自已工作轻松,在人民银行调拨现金时喜大厌小,人为造成了市场券别结构的不合理,致使辅币在农村极为短缺。为了找零方便,一些小面额的纸币不得不在农村长时间的流通。

  另外,一线出纳人员嫌麻烦不愿兑换残缺污损的人民币,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民币的“超期服役”。

  因此,基层金融机构一要动员农民把钱及时存入银行,养成正确使用和保管人民币的良好习惯,形成爱护人民币、珍惜人民币的良好氛围。二要增强服务意识,加速损伤券的回笼。通过设立兑换网点,公布举报电话,利用媒体宣传等方法提高出纳员的服务意识,真正发挥基层网点回笼残损人民币的积极作用,加速残损人民币的回笼力度。三要调整券别投放比例,平衡券别结构。金融机构要及时组织人员开展券别流通现状调查,根据市场券别结构状况调拨和投放现金。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