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黑龙江频道10月20日电 有关复原乳标识的国办通知,施行已是第6天。目光所及的市场反应却耐人寻味:疑似掺了复原乳的“糊涂奶”仍占满了货架,标明自已掺了复原乳的产品一种也看不见;而有关的质监和工商管理等部门,也令人费解地缺席和沉默着。
有关人士指出,复原乳标识这一普惠城乡的利好政策,正被有意无意地截留着。能否令行禁止,关乎人民健康,企业诚信,更考验着市场监管部门的执行力。
所谓“糊涂奶”,是指明明掺入了来自奶粉的复原乳却非说自己是纯鲜奶的产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从15日起,凡在灭菌乳、酸牛乳等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复原乳的,不论数量多少,生产企业必须在其产品包装主要展示面上,醒目标注复原乳。
近一个时期以来,尽管我国乳制品的消费量以十分可观的数字增长着,但令人奇怪的是,不少地方农户却遭遇卖奶难,奶户卖奶难只能将挤出的牛奶倒掉,养牛亏本甚至逼得有的农户流泪杀牛。
那新增的那部分奶源是凭空产生的吗?同样离奇的是,为数不少(大约70%)的乳品企业却大量进口奶粉。原来,陡增的那部分奶源是这样来的,厂家图的就是鲜奶与奶粉间的巨大原料差价。
奶粉当然也不是坏东西。有专家指出,复原乳的营养价值不比大米饭差。不过,咱老百姓花的可是鲜奶的钱啊。要知道这样,咱还不如在家自己冲奶粉呢,又方便又便宜,保质期还长。
市场上究竟有多少复原乳?据业内人士透露:大约2/3的产品含有复原乳。真难以想像怎么会有这这么多企业敢公然撒谎?有的企业还振振有词:所谓纯鲜奶就是指以纯鲜奶为原料,奶粉也是纯鲜奶为原料呀。狡辩当然可恨,但其实指向了制度漏洞。我们此前还没有关于纯鲜奶标识的制度规范。这样,也就不能全怪厂家不诚信。只要有企业因为用奶粉降低了成本,那竞争中遭到淘汰的将是规规矩矩用鲜奶的诚信者。我们也不能说生产复原乳有错,关键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国家的有关政策堪称英明果断,按理该一呼百应才是。可是,记者随便走访了哈尔滨沃尔玛超市,看到冷柜里整齐地堆放着各种品牌的鲜奶、酸奶、酸酪乳,就是没有一种产品标着复原乳标识。在冷柜旁一位某品牌鲜奶的促销员,正在向顾客卖力地推销优惠政策——买三送一。记者问她,这是不是还原奶时,她看了记者一眼说:不知道,厂家就让这么卖!有关部门来检查过吗?她很爽快地回答:没发现!
那有关市场监管部门在干什么呢?记者电话采访了黑龙江省工商局,有关人员回答说,这事属于突发,年初没有预算,日常工作很多,所以这项工作做起来有些慢,具体检测我们准备在下旬进行。黑龙江省技术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员说:他们和工商局已经订出了具体的落实方案。黑龙江省卫生监督所说:这个事太敏感,不能跟你说;几个部门交叉管理,乱着呢。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生产复原乳的企业在观望,九成消费者还在喝着糊涂奶。有关复原乳标识规定遇到的尴尬,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监管缺位。而有关部门的行动迟缓,尽管各有原因,但无疑都暴露出在处理各种突然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时,执行能力差的问题。
还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并不全出在职能交叉上,而在于个别部门的不正当的利益观,有利的事几个部门抢着管,没利、尤其是没私利时,谁也不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关键在党的领导。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消费者还要再喝多久“糊涂奶”呢?这就像一道测试题,正摆在各个企业、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