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大毒贩4次手术整容匿身“监狱”仍未逃脱追捕
2005-10-23 08:19:05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铁弓 薛明 周雪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3日电 哈铁警方近日捕获2003年“咖毒案”主要嫌疑人周小明。逃亡期间,他不仅三次办理假身份证,4次手术整容,并匿身“监狱”内,仍未逃脱追捕。

  周小明的逃遁,成为当年惊天大案的最大悬念。从2002年6月开始,哈铁公安局经侦处处长汪发林就挑选精干力量组成追捕小组进入武汉,开展追捕工作。追捕小组分析,周小明通过整容手术,改变身份异地藏匿的可能性较大,遂将侦查重点放在能做美容业务的大小医院和美容场所。

  2003年,追捕组在武汉市一家部队医院了解到,曾有一男子做过切眉手术:原来是粗眉,经过手术后变为细眉。鼻子、口型也了改变,主刀医生回忆止队面貌特征与周小明相似。侦查员将周小明的照片给医生看,医生当场认定就是这个人。侦查员们不禁欣喜若狂。但调出医疗档案,周已经化名为“沈一中”。线索中断。追捕组最终获悉:周小明在一次换药过程中,露出了一个大学的食堂饭卡,说明周小明很可能就住在校园,追捕组将校园及周边作为重点,印发了简易“通缉卡”,上面带有周小明整容后的照片、假身份证姓名。通缉卡一发出,追捕组先后接到了近百个电话,但线索都一一排除了,电话从热线渐渐变冷。周小明如石沉大海,消失在追捕小组的视线里。

  今年1月26日,哈尔滨铁路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从武汉打夹的长途电话,“你们要找的周小明,我知道他在哪!”公安人员通过举报人了解到,他在武汉市xx监狱。

  “周小明在监狱里?”这让人有点不敢相信。哈铁公安局长高涌泉当即派公安局经侦支队孟庆林和齐铁公安处郑国义等8人赴武汉。当晚,飞抵武汉与追捕组汇合,组成“1.26”专案组。

  原来,武汉有一家医药公司建设制药厂房,厂址就选在监狱内的空地上。被举报的那名男子是药厂公开招聘的工程师,叫“刘健”,负责一期工程的土木建筑施工。医药业、建筑工程,这都是周小明精通的,此人确是周小明的概率在增大。专案组没有贸然动作,决定进一步侦查。

  1月28日上午10时,侦查员突然发现监狱内走出一个男子,体貌极像周小明。该男子打了一辆出租车去了一家“石烧咖啡屋”,进了二楼的3号包厢。专案组迅速集结警力,制定了巧妙的抓捕方案。

  11时许,一名侦查员穿上了服务生的衣服,端茶进了3号包厢。侦查员凑近那名男子面前时,果然发现该人的眉宇处有依稀可见的疤痕。按照预定暗号,他将茶杯掉在地上发出了信号,门外的侦查员冲入,将该男子围困在藤椅上。该男子显得出奇的平静,语音缓慢地说:“我就是周小明,你们立功了。”

  三年中,周小明为躲避公安机关的追捕侦查,先后办了三个假身份证,做了几项整容手术,多次变换居住地,并深入研究有关毒品犯罪的法律责任,企图逃避法律的制裁。

  2002年4月,周小明在获得警方侦查贩卖咖啡因的消息后,立即藏匿起来。他花300元钱办了个叫“叶恒祥”的假身份证,异地蛰伏在宾馆酒店。案件轰动一时,但周小明除了自己的涉案情况外,并不知全国贩卖咖啡因毒品案的整体情况,以及他在案件中所处的位置。在藏匿的过程中,周小明通过媒体和网络两个渠道紧密关注着案件的进程。每天他都到报摊买回一堆报纸,到网吧搜寻相关信息。在关注案件的同时,周小明从书店买回了大量《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研究刑法对涉毒案件的处罚。

  2005年9月,哈尔滨铁路中级法院对35名被告人一审审理后,周小明甚至通过有关律师获取了所有卷宗材料。

  在外游荡了半年多时间,周小明害怕被警方发现,他开始关注美容信息,并产生了整容的念头。戴眼镜是也最大特征,半年后周小明在武汉某部队医院花5000元钱,做了近视眼矫正术。因为需要身份证,周小明又办了一个“沈一中”的假身份证。眼睛痊愈后,周小明又把两道横眉切开,手术后变得细而弯,面部也做了填充手术,原来的尖脸变得宽阔了。随后,他做了隆鼻手术,鼻子变得高而挺。

  做完整容手术后,周小明开始了“新生活”。他从宾馆搬到化工学院教务宿舍,后又搬到武汉大学宿舍。周小明每天在操场锻炼身体,在食堂吃饭,生活很惬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感到自己的危险越来越小了,手里的钱也不多了,便萌生了找工作的想法。他得到湖北一家药厂搞工程公开招聘工程总设计和采购人员的信息,同时药厂设在监狱内,便于自己隐藏。他立即办了个“刘健”的假身份证前去应聘。招聘单位见他对工程轻车熟路,便高薪聘用,月薪3500元,直到案发。

  一个“有为青年”的贩毒人生

  周小明曾是一个时代骄子,一度攀上事业的巅峰。大量资料显示,周小明头脑精明,赚钱“有道”,他从一个年轻企业家走向贩卖咖啡因、走向贩毒道路并非偶然。

  1981年中专毕业后,周小明被分到条件艰苦的冷冻厂里从事繁重的体力工作,恶劣的环境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六年后,周小明考上了武汉大学。大学毕业,他离开冷冻厂,到化工原料公司工作。1992年,年仅28岁的周小明带领11名优化组合出来的职工,靠着借用的2万元资金白手起家,开始了艰苦的创业生涯。3年后,周小明等创立的武汉市商业物资供销公司已发展为一个集工业、贸易、房地产、采旷于一体的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经济实体,公司拥有7个子公司,资产总额5000万元,职工700多人。但是眼前的辉煌却让周小明有了更大的野心。

  1998年3月,周小明的武汉第六制药厂被同济药业兼并,他出任董事长。其实,周小明看上了“同济药业”这块金字招牌。自他出任同济药业的董事长后,同济药业一直做着“挂羊头卖狗肉”的买卖。

  据了解,同济药业兼并以来,企业一直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93%的工人没事做,

  “兼并”完全是骗局。

  据黄陂区公安分局缉毒大队介绍,从 2000年到2002年3月,同济药业从湖北省医药管理局报批购买的咖啡因约有12-13 吨,但真正用于生产的只有数百公斤,大 部分咖啡因都进入了非法领域。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