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4日电 4年前的喜事变成了一家人的愁事,为了治好孩子的病,家人卖了房子,借了大笔外债,然而,奔波、求助后又一次次的失望……
曹家人苦盼公正结论
4岁的小男孩曹博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白晰的皮肤。可令全家人揪心的是,他至今还站立不稳,不会说话,右手还是不听使唤,他可能永远也不会享受到正常人的生活了。
10月19日下午,当记者见到曹博的父母和爷爷后,才惊讶地得知,4年来,一家人仍旧在为小曹博的遭遇奔波着。
4年前喜事变愁事
2001年9月11日,对于家住泰来县泰来镇的曹振东、王洪伟夫妇来说是个幸福的日子。这一天,他们的儿子曹博在泰来县人民医院降生了。全家人欣喜不已,听说消息后,亲友、同事纷纷道贺,看着可爱的小孙子,爷爷曹景发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然而,幸福的笑容没有在大家脸上停留多久,全家人就开始有了不祥的预感。小曹博出生3天来,总是烦躁不安、哭闹不止,还常常抽搐,眼球还不时向上翻。“孩子出生时有窒息现象,医生还使用了胎头吸引器助产,这是不是孩子哭闹的原因?”在卫生院工作的王洪伟心里犯了嘀咕。
曹博出生第4天,被转到了医院儿科治疗,医生“缺血缺氧性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验证了家人的不祥预兆。医生随即向医务科打了“重危亡报告”。经过10余天的治疗,曹博的命终于保住了,但原本的喜事却变成了忧愁。
4年里有家变无家
曹博出院时医生在医嘱中要求:继续治疗,定期随访,早期干预。从此,为了这个患病的孩子,曹家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安宁。王洪伟为照顾孩子,不再上班了,全家仅靠在铁路上做巡道工的曹振东每月800元钱维持治病、生活等开支。
尽快让孩子恢复,是曹家人唯一的期待。为此,他们走遍了泰来县、齐齐哈尔和哈尔滨的各大医院。2002年5月,哈医大二院为曹博确诊为脑性瘫痪。这对于曹家人来说简直就是五雷轰顶,医生还告诉他们,由于错过了初生时的最佳治疗时机,孩子有可能永远都不再会像正常人一样快乐地生活了。
为了让孩子尽快得到最好的治疗,4年来,曹家人抱着曹博先后到北京、哈尔滨等地治疗,曹振东卖掉了自家的房子,又向亲友借了4万多元的债。一家人的遭遇得到了同事、亲友的帮助,曹振东的单位把他从离家较远的克利工区调到泰来工区,方便照顾家里,逢年过节单位还要送来慰问品和慰问金。但高昂的治疗康复费用还是令全家人一筹莫展。
4年后仍没有结果
在为曹博治疗的同时,曹家人没忘记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曹景发告诉记者,他们全家认为曹博的脑瘫完全是泰来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造成的,医院应负全部责任。
曹博父亲曹振东提起这件事,也是气愤不已,产前检查还是正常的,但孩子生下来却变成了残疾,这样的现实,家人真是无法接受。他们曾经向市医学会和省医学会申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2005年6月,黑龙江省医学会专家组对这次鉴定过程的结论是:属于二级乙等医疗事故,医方(泰来县人民医院)承担轻微责任。曹博的伤残等级被定为三级。
对于这样的结果,曹家人有不同意见,他们也为此向泰来县人民法院起诉了泰来县人民医院。但2004年提交到法院的申请到现在还是没有令他们满意的结果。而且,曹家人至今都不知道小曹博现在的病情到底是个什么程度,今后病情的发展,治疗需要多少费用……所有这些,都令一家人满头雾水,他们苦盼,早日对他们有一个公正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