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籍鸳鸯第七年南迁过冬 专家预言明夏会再度返回哈尔滨
2005-10-26 09:00:0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黄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0月26日电 随着天气转冷,“哈籍鸳鸯”在哈尔滨市兆麟公园度过了第七个年头,近日带着市民的关心和爱护陆续离哈。最后一批小鸳鸯共计19只,比以往晚了近10天,于10月22日“恋恋不舍”地南迁。至此,6月下旬在兆麟公园出生的“哈鸳鸳鸯”全部告别生活了近4个月的故乡哈尔滨。它们大约需要一个多月时间、飞越六七千公里才能到达南方越冬地。

  对于小鸳鸯们的这次南飞,鸟类专家表示:小鸳鸯虽然在哈度过了7个年头,但明年随着占地8.4公顷的兆麟公园对社会免费开放,要想让这些小鸳鸯再来这里繁殖,还需要游人共同努力保持园内的良好环境。

  兆麟公园,

  有水有树食物丰富

  据东北林大鸟类专家许青介绍,野生鸟类所需繁育栖息地,大多是山青水美的自然环境。“哈籍鸳鸯”选择兆麟公园栖息,就是看中了园内有水有树。但从公园规模上看,坐落在哈尔滨市繁华地带的兆麟公园占地达到8公顷以上。园内种植了包括杨树、柳树、榆树、云杉等树木在内的地被、花草等三大类70多种植物。其植物的多样性几乎包括省内各个品种。每年冬季冰博会期间,兆麟公园作为哈尔滨市冰灯主展地,每年用冰量达了2至3万立方米。春季时,公园就将这些废冰放入公园的人工湖内,使其自然融化,成为公园地下水的一个有益补充。由于新增了3万多吨水滋润土地,使公园的土质、植物均比其他地方要优越。仅从这一点看,兆麟公园已是野生鸟类理想的繁育场所,也难怪“哈籍鸳鸯”将此作为栖息地。

  哈籍鸳鸯,

  市民宠爱七载不衰

  经过多年的跟踪采访,记者发现,兆麟公园能成为鸳鸯繁育栖息地的一个主要原因还在于,这里有一群关心、照顾它们的人。鸳鸯孵化所必须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安静。兆麟公园虽然地处哈尔滨市繁华地段,但每年游人量只有60多万人次(包括冰灯会游人)。由于近年来哈尔滨市游乐场地不断增加,每年夏季,邻近松花江畔的兆麟公园,早已不是游人游玩的首选地点。兆麟公园夏季每天游人量不过千余人次。其中多数游人集中在李兆麟将军墓附近的游乐区。而作为鸳鸯繁育栖息场所的公园人工湖畔,游人量却并不太多。不过随着兆麟公园即将免费开放,这种类似野生的环境,很可能被打破。

  免费开放,

  公园自信鸳鸯还来

  当年,东北林大野生动物资源研究学院教师许青在对鸳鸯进行实地观测后认为,这些鸳鸯第二年极有可能再次来哈进行繁育孵化。果然,从2000年起,回哈繁育的鸳鸯从4只增加到7只,并以成倍的数量增加。鸳鸯孵化地也从兆麟公园一处,增加到江北太阳岛公园、儿童医院等多处。由于市民对其照顾有加,第二、三、四代出生的“哈籍鸳鸯”成活率显著提高,今年在兆麟公园出生的小鸳鸯有50多只,这些都得益于市民对鸳鸯无微不至的照顾。

  据兆麟公园主任介绍,虽然兆麟公园即将免费开放,但为了明年“哈籍鸳鸯”能再次飞来落户,公园将全方位做好照顾哈籍小鸳鸯的准备。

  环境改善,

  会引更多鸟类落户

  据了解,从1999年第一代小鸳鸯在哈孵化出生至今,哈尔滨市每年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至2004年末,仅市区绿地面积就已达6000多公顷,人均绿地面积也由1999年的4.3平方米,增加到5.5平方米。未来4年内哈尔滨市还将增加3600公顷城市绿地。到2007年,哈尔滨市建成生态园林城市时,绿化覆盖率将达40%,人均绿地占有率达9平方米。这些绿地、大树将会为鸳鸯等野生鸟类提供繁育栖息的地点。

  鸟类专家预言:这批“哈籍鸳鸯”虽然已经南飞,但幼鸟在成长过程中,就会自动寻找以后适合自己繁育后代的地点,只要市民学会和野生鸟类和平共处,并对它们显示出人类的关爱之情,就会再次留住它们。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