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7日电 “我们都是小本经营,赊账这么长时间,谁受得了!”说这话的是从前在七台河富强市场做生意的几位小商贩。据他们介绍,从1993年开始,他们在富强市场做生意,卖肉、卖菜、卖海鲜、卖调料。当时的富强煤矿“三产”食堂来采购副食品时就打“白条子”赊欠。被赊欠的商贩共有10位,每位业户被赊的款项从百余元到万余元不等。
前些年,他们多次去矿里有关部门催要赊欠,都答复还钱,但最终都没到位。1996年,市场黄了,这些小商贩都不做生意了,可赊欠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些小商贩们被拖欠了十几年的钱,为什么就要不回来呢?
10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新强煤矿(原富强煤矿)。几经周折,见到了主管后勤的张副矿长,他说,赊欠商贩钱的事,矿里已经向“上边”打了报告,“上边”怎么批,他们就怎么执行。记者问报到“上边”哪个部门了?这位副矿长回答说,不是他报的,他不知道。
新强煤矿党委书记张玉贤对记者说,矿里已经换了三任领导,到他们是第四任。按正常情况,商贩们应该找当时赊欠他们商品的工作人员,但考虑到人事变动等因素,矿里正在和上级有关部门协调,待有了结果后,就可以偿还他们的欠款。
小商贩们听记者转达这一消息后,并没有太乐呵,因为在这十多年里,类似这样的答复他们听的太多了。
手拿赊账条的商贩们说:“欠账还钱天经地义,可这欠账咋就这么难讨!”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