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4日电 “我们老师特别喜欢压堂,占用自习课的时间,好像多讲一二十分钟课我们的成绩就会有很大提高。还有我最害怕的是,他找我没完没了地谈话,我犯了一点小错误,就会引来一个多小时的批评,有时候被其他老师碰见了,也会一起来批评我,我会遭受轮番轰炸。”平日里老师这些过激的做法,令高三的学生高强很不开心,遇到了记者,他仿佛是找到了可以投诉的地方:“我觉得老师的怀疑心理很强,本来很正常的男女同学关系就会被他误解成早恋。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才是对的,我们的辩解根本不起作用。”
实际上这一切都是由于教师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老师也有老师的苦衷,一位在区重点中学任教的班主任张老师说:“领导给了我很多教学上的压力,要求这也要干好那也要干好。同时家长们对孩子分数的期望也很高,我本身还有个女儿在读高中,马上也要高考了,所以心理上有很多包袱。每天从起床忙到睡觉,总有做不完的题,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更重要的是还要应对数不清的考试。学校里的很多年轻的老师累得都得了神经衰弱。”现在很多中小学都会有心理老师对学生做心理辅导,但针对教师的心理辅导工作几乎没有。张老师说:“要是有人可以和我们谈一谈,帮助我们卸下心理上的包袱,就太好了。”
心理负荷缘于哪里?
心理学专家曲伟杰分析了教师压力大的原因:第一是职业压力。重点中小学有来自重点的压力。校领导、家长的期望值特别高,学生考不好,老师当然也有责任。第二是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他就亲眼看见一位醉酒家长在学校无理取闹,在场的教师和校长都很惊讶,无法应对。第三是来自师生关系方面的压力。学生恋爱年龄提前,老师对这种问题的处理也很为难。如果学校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学生交往环境,家长会埋怨学校校风不好;如果管理过于严格,又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对课堂纪律的严格管理,也会导致一些学生和老师的关系紧张,有时甚至会出现学生辱骂老师的现象。第四是家庭压力。教师在工作中投入时间和精力过多必然会减少与配偶和子女的交流时间,得不到家庭的理解。而且因为目前教师工资不高,许多教师提到工资待遇,心理上也是失衡的。
教师排解压力的方式有限,循环往复,教师就会产生煎熬的感觉,从而对教学产生影响,许多人也因此成了爱拿学生出气的坏脾气老师。曲伟杰说:“这些压力会导致教师的透支教学,其中包括生理、经济、时间上的透支。没有娱乐、没有运动、缺少交往,即使暂时会有业绩,也不会持久。教师心态不稳定,过于追求考试成绩,心理容易受到挫伤。长时间承受这些心理压力,使得教师将对社会、对生活的抱怨发泄到了学生身上,语言暴力、肉体惩罚也因此出现在课堂上。”
如何为教师打开心结?
从国内的整体情况来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据《中国教育报》载: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不少省份还针对这种情况,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浙江省教委就要求所有中小学校教师必须取得由省教育厅、省考委颁发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与辅导”两门学科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合格证书》。记者还从哈尔滨市教育局的师训处了解到,他们在对农村教师的免费培训、新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中也加入了有关心理辅导的课程,并且还增设了一些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尽管不少学校都为学生配备了专门的心理教师,但是专为教师而设的心理咨询机构却不多见。所以,要改变教师的心理状况还需要社会、政府方面的支持和重视。曲伟杰建议:教师自身也要重视自身的心态和精神状态,首先做一个可亲可爱的人,把教学的核心放在关心学生的成长上而不是分数的增长上,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学生心心相印。同时注意职业选择和职业调整的灵活性,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教师,做教师的先天条件是拥有一颗童心,如果不适合的话,可以重新选择职业。而作为教育管理者的学校,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开展心理测验与调查,联合社会机构开展教师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营造有利于保持教师心理健康、进行自我调适的内在环境,并且推行人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