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1月8日电 美景要卖个好价钱。
第18届中国·哈尔滨太阳岛国际雪博会的美景“叫卖”完全透明:经营权整体出售,26家企业谁出的价钱高、谁的活动精、谁的信誉好、谁会营销,就选谁。
作为一件产品被推向市场的雪博会,就此一搏。
26家企业竞标雪市场
太阳岛的冰雪项目既是一张城市“名片”,又是一个应该参与市场竞争的产品;既有很强的社会价值,又有经济意义。这种认同,是松北区委、区政府和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局总结近两年办会经验所得。
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局负责人在忙着审定本届雪博会的规划设计方案、施工企业资质等“硬指标”的同时,也为雪博会的经营方式、预期效益费脑筋。这样的观点贯穿于太阳岛风景区筹备办会的始终: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局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实际上并不擅于经营;而雪博会是一个冰雪产品,是应该按市场规律办事。
雪博会有着市场化办会的经验。去年的第17届雪博会经过大胆尝试,选择了3家企业进行小范围的经营权整体出售,售价650万元,雪博会结束后实际收入高达1150万元,实现了买卖双方的双赢。今年,雪博会的市场化步伐迈得更大:经营权出让面向全社会开标,共有26家企业参与投标,其中包括省电视台、太阳岛风景区资产经营公司、哈恒若威工艺美术公司、哈中环公司等,投标标的从1000万元到1100万元不等。最终,太阳岛资产经营公司以1150万元高价中标,获得本届雪博会的经营权。
对26家竞标者,松北区委、区政府及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局有4个衡量标准:一是竞标的底价,二是文化活动的组织,三是市场营销策略,四是以往的经营业绩,4方面要综合考虑。用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局负责人的话说,如果仅仅是标的高,但企业信誉不好,游客投诉高,那么就容易把雪博会的牌子砸了。或者各方面条件都好,但缺乏市场营销经验,使雪博会的经营效益下滑,也不利于雪博会未来的快发展、大发展。所以,主办方坚持对中标者均衡“度量”、精益求精。
此外,在经营权转让之后,雪博会及各大赛事的冠名权卖了80万元,一些冰上游乐项目、商服、广告也全部进行了市场化转让。如本届雪博会建的世界最大冰饭店经营权就整体转让给了太阳岛波斯特酒店。总之,市场化经营贯穿于雪博会的各个角落。
效益预期可增长10%至15%
一系列的市场化之举,最终目的是让转让经营权后的雪博会更能适应市场需要,风险共担。
据了解,没有实现经营市场化之前的雪博会,政府既得当“大会计”,精打细算;又得当“大管家”,管完收入管商服,管完商服管活动。此外,政府还要投入很多精力到人情往来之中。仅以每年的门票为例,过去每到雪博会期间,人情票、点头票推也推不掉,现在企业办会了,政府如果出一张“人情票”,企业就会赔一张票钱,企业也不同意。这种制约,让雪博会经营更加规范。
本届雪博会的经营权出让,有着良好的市场预期。据雪博会组委会负责人介绍,上届雪博会首次试点经营权出让后,投入650万元,经营额全口径突破了1150万元。今年预计能保持10%—15%的同比增长率。事实将证明:雪博会品牌,是一个赚钱的品牌。
事实上,去年买断了第17届雪博会经营权后尝到甜头的恒若威公司,今年就又来竞标。因为标的低等原因落标的恒若威还感到十分遗憾,称下届要充分准备再来竞标。
“冰雪旅游产品必须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应由市场调节,发挥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一方面要由政府主导,对规划设计进行把关、对施工建设进行监督,防止粗制滥造。这两者的互相依存关系,雪博会发挥得淋漓尽致。”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局负责人认为,这种依存关系,如果发挥得好,是雪博会之利,更是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之利。据介绍,本届雪博会经营权出让获得的1100万元,将全部反哺于雪博会的各项建设之中。
被业界人士称为成功“卖雪”的雪博会经营权出让之举,企业和政府实现了双赢:企业赢得的是利益,政府赢得的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