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新街64号保护建筑。
已被拆得遍地瓦砾的南新街64号保护建筑。
东北网哈尔滨11月8日电 11月4日下午,记者接到哈尔滨南新街64号居民的紧急求助电话:推土机已开到后院,正在摧毁西厢房。记者立即联系往日为此事提供线索的两名大学生,一同赶往现场。到现场记者看到那里已是遍地瓦砾,西厢房只存半截山墙。这里是哈尔滨惟一的中国传统四合院式民居,有带四枚门簪的广亮大门,抱鼓石门墩,在上房、西厢房窗口、门口处又做了欧式的处理,并且上房室内还有俄式“别契卡”(一种能同时为几个房间取暖的炉子),有着极为珍贵的历史人文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黑龙江日报报曾于2004年3月17日以《南新街的中式民居和俄式“别契卡”》为题,报道过这一有保护价值的民居情况。去年3月,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特地来此踏查,并决定将其列入第四批保护建筑。
10月8日,记者曾接到两位大学生的电话,反映南新街64号正在遭拆毁的事。第二天记者向现场负责拆迁的人出示了“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证”,要求立即停止拆除。但对方说:“给我们看这个证没用!政府已经批准拆除了。我们是开发商雇来的,只管拆迁。”
记者立即给有关部门打电话,负责名城保护的工作人员还不知此处已列入拆除,而主管局领导又不在,他们答应向领导汇报。一个上午,记者在现场挂了很多举报、求助电话,哈尔滨市文管站站长刘云才和其他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当时开发商派人来通知拆迁队,要把抱鼓石门墩留给他们。而这属于可移动文物,只有文物部门才有权收藏。记者与文管站同志一起找开发此处的哈尔滨光太房地产开发责任有限公司协商此事,但保安粗暴地吆喝着:“领导不在,出去出去!”
记者拨通道外区委书记周书明的电话,他非常重视,立即派道外区建设局出面制止了拆除。拆迁队在下午撤离了现场,但这个宅院已经是断壁残垣。
10月15日下午,记者接到南新街居民的电话说,14日11时,道外区建设局的工作人
员来此拍照后对开发商提出不得拆除此房的要求。不想下午1时许,忽然来了20余人上房去扒房顶。他急忙拨通区长热线,区城管局综合执法大队派人前来现场。这时拆迁队的人又来拆带有四枚门簪的大门。执法人员立即制止,但对方不听,执意将大门拆下。道外区建设局一名工作人员赶来现场,责令他们立即停止拆除,并说,你们不要与政府对抗。拆迁队这才住手。建设局的这位工作人员派人将拆下的大门抬到院内,并留人守护。
84岁的马永信老人说,这里原为漕帮的理教公所。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北京设立理教总公所;漕帮是经营漕运,以船运粮。据马永信老人讲,理教信徒多在漕帮之内。在不远处的进德街,坐落着一座庙宇式建筑(已在本次拆迁中拆除),当地百姓误传为娘娘庙,但实际上是理教公所的点传师的居所。马永信老人年轻时常来此处。如此说来,这里又是一处哈尔滨历史的珍贵见证。
这里的居民强烈呼吁,保护这处已被列入第四批保护建筑、又见证着哈尔滨历史的传统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