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多数用人单位招需错位 大学生接招:先就业再择业
2005-11-09 09:43:3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晓宁 彭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1月9日电 又到了大学生找工作的季节,9月以来,省城举办的各类招聘会一场接一场,但多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赶了若干场,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近日,记者走访部分在哈尔滨市举行的招聘会,采访正在求职和已经就业的大学生后发现,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买卖”错位。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毕业院校、学历、专业以及经验等条件的要求往往高出实际需求,致使许多大学生将计就计,先就业再择业。

  近日在哈市举行的一些人才招聘会上,记者发现多数用人单位明确要求应聘者有2~3年工作经验,而不要求经验的工作多半也不是大学生的理想目标。

  日前在一场文秘、行政管理等行业的招聘会上,一中美合资的建筑材料厂招聘打字员,其条件为“大专以上学历,30岁以下,打字速度100字以上/分钟”;北京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招聘销售代表,要求最低学历为本科,而记者与该公司招聘者聊天时得知,“本科”为“公司规定”,实际高中毕业就够用。而有的用人单位不只要求毕业生有高学历,还要求毕业院校排名靠前。

  用人单位这种招需错位导致了就业市场的供求错位,结果一些用人单位招得来人、留不住人,大学生找得到工作、干不长。

  去年哈市某银行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招聘,要求是哈工大本科毕业,专业不限。招聘结束时虽招到了十多人,但只有一名是哈工大学生,还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所有人从柜员干起。该同学发现,每天的工作没有太多技术要求,中专生干就绰绰有余,继续干下去也没什么发展,一年后他跳槽了。毕业于八一农大01级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赵微娜,因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在深圳某贸易公司当了一名接待员。她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接电话,给打来电话的客户介绍产品,这个活儿初中生就能干,我现在正在物色新工作,等合同一到期我就走。”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随机采访了十余名来求职的大学生,发现多数人不再像以前那样挑肥拣瘦,而是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即先找个“饭碗”,积累点经验,等有合适的工作再“二次就业”。

  黑龙江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潘景文认为:“聘用有经验的求职者固然能帮助企业缩短人员培养周期,节省费用,但是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如同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易于融入企业文化当中,发展潜力很大。”潘景文建议,在大学四年里给学生创造两次实习的机会,第一次实习以兴趣为导向,在实践中检验学生本身是否适合所学专业;第二次实习则以就业为导向,与有用人意向的单位共同安排实习,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还能缩短学生与用人单位的磨合期,帮助毕业生尽快走上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责任编辑:刘华